作者:梦狐。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世代生活在农村,生活在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任你怎么与人为善,总会有一两家不和睦的邻居,也许是刚结的新仇,也许是先辈遗留下来的旧怨。农民虽然普遍淳朴善良,但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如田地、宅基),哪怕是一厘一毫,也会争得面红耳赤,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天性使然。
我家在整个村子里算是颇有名望与口碑的,却也与屋对面的一位本家素来有矛盾、有怨隙。爷爷从小就警告我,不要去他家玩,不要理他家的人,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从来没问过,只知道遵循就是。或许是他家的耗子药毒死了我家的狗,或许是我家的牛吃了他家的苗,总之肯定是些陈年烂谷子、鸡毛蒜皮的事儿,这门恩怨传到我时已经是三代人了。眨眼又是几十个春秋,两家的恩怨并没有随时间流逝而消弥,依然不相往来,偶尔还会泛起一点小波澜。
我毕业后常年在外地工作,十年前又回到县城谋生,便在县城定居了下来。由于极少回老家,关于世仇的事儿我几乎淡忘了,直到几年前,又一次沉渣泛起,再生风波。当时我居住的小区有一片绿化带,里面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菊花,花开的时候煞是漂亮。有一天几名绿化工人在把菊花挖掉,准备更换别的花草,这些挖出的菊花苗被随意丢弃在路边,甚是可惜。于是我便挑拣了一捆,带回乡下老家种植,把房前屋后都栽了个遍,幻想着秋天五颜六色的菊花开满小院。对面的老太太坐在门口的竹椅上,表情木然地盯着我的一举一动。
几个月后,回家过中秋,当我满怀憧憬走到后门,惊讶地发现之前我所栽的菊花全都蔫死了,而前门的菊花却长势正俏,有些都开了花。我不明所以,向母亲询问,母亲告诉我说:“对面的老太太以为我家后门栽的菊花,正对着她家不吉利,是有意咒她早死,便唆使她的孙子在每棵菊花根下埋了一把盐巴,导致后门的菊花全部腌死了。”我一听火冒三丈,从此第一次真正恨上了这户人家。
大年初一我们村有互相串门拜年的习俗,次年春节,我一大早就去给乡亲们拜年。由于我对村里新建的楼房不熟悉,稀里糊涂之间进了老太太儿子的家。这时她儿子儿媳听见有人进来,从厨房跑来客厅迎接,当我们一见面都愣住了,彼此尴尬地立在原地,我只好硬着头皮握手拜了个年,便狼狈地退出去,也没心情去别人家了。回家把这事告诉父母,母亲宽慰我说:“拜了就拜了,又没碍什么事。况且他家买了个收割机,夏天收稻子说不定还要请他呢!”
后来从父母口中得知,两家之间开始渐渐有了往来,真的请了他来收割水稻,大年初一也会上我家来拜年了,清明祭祖在一起也有说有笑。我心里慢慢放下这段恩怨,多年前一次冒失的举动,无意中竟促成了双方的破冰之旅。
时过境迁,其实邻里哪有一辈子的仇怨?只要不是弑父杀母之类的深仇大恨,则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化干戈为玉帛,又何必对陈年旧怨耿耿于怀呢?
人如此,国亦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