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名师,说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有班级管理的哲学理念。他的哲学观在多次变更后,最终落在王阳明心学上。
这促使我思考一个问题:作为班主任,管理班级都要有哲学观做依据,那身为人类的我们,在如何装扮自己这件事情上的哲学依据又是什么呢?
每一个网购的女孩几乎都有买家秀和卖家秀的经历。每次看到模特照片都两眼放光,想象衣服穿在自己身上的美好场景,可是当衣服真正穿在身上以后,或者压根儿就穿不上时,恨不得马上扒下来。这时我们总是会说:“这不适合我”。一次次的上身,一次次的不适合,我们做的仅仅是不断排除错误选项。最后心累了,把自己限定在不容易出错的一个范围内,比如穿衣只穿黑白灰。
那聪明的我们只知道一次次的“不适合我”,有没有进一步想过为什么不适合我?肤色?身材?还是气质?如果这个问题你还能回答上,那你是否想过第二个问题:什么是适合我的?这个问题很多人回答不上,是因为此时它聚焦在“我”上,是对“我”的认识。
我们初中就在政治课本上学到了“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那人与自己的相处呢?也要和谐,因为和谐才能促发展。要做到和谐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认识自我。只有认清自我,才有助于人和人所在的这个系统进行良性互动。
人类的大部分审美都来源于原始人和大自然。
比如,我们为什么喜欢健壮的身材,紧实的肌肉线条?为什么不把太胖和太瘦作为我们的审美标准呢?那是因为在原始社会,你太胖了跑不快,太瘦了力气小。而那些能够获得食物的人,往往是健硕而有力气的。所以到今天,我们都认为拥有这样身材的人是很棒的。
当然也有很多人不care胖瘦,依然能穿出独特又相得益彰的感觉,那是因为其他方面的优势盖过了身材对美感度的影响。
所以,有了对自己身体的认识,才更清楚什么样的装扮会让你看起来自然和谐。
色彩搭配也要做到和大自然和谐统一。因为大自然,你会从生到死都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你习惯了大自然的搭配是美的。比如绿色配棕色(大树),棕色配灰色(南瓜)。那这是大自然的搭配色彩,如何与你更为和谐呢?从色彩来说要认识自己的皮肤色调。你是暖色系还是冷色系?暖色系皮肤更适合偏橘色的暖色调,冷色系皮肤更适合偏蓝色的冷色调(此处不谈颜色明亮度等)。
除了外在,人还有一种东西叫“内在气质”。这种气质可能会受你的性格,学识,生活环境等影响。不同气质的人需要驾驭不同风格的衣服,反之,就会有极强的违和感出现。比如气场强大的人,无法去走娇俏可爱的风格。邻家妹妹型的人,是撑不起酷酷的装扮的。所以气质这种东西,需要时间去磨练,需要岁月沉淀。你需要在每一次的行为或反思中进一步认识自己。
你品,你细品……认识自己,如何与环境和系统和谐而动,是我们需要花一生的时间去探究的。这个过程是不断精进的,没有一个可以到达的上限。
而一个能够更好认识自己的人,会更清楚工作岗位是否与自己匹配,职业发展路径会是怎么样的,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等。他会在不断自我认识中做到持续的精进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