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我的微信公众号是很少转载别人文章的,但是这次例外,因为我很喜欢有一个作者的文章,跟我差不多的年龄,同样是喜欢写作,文章是我以前有过的真诚和灵魂,让我有点找到了以前自己写文章的感觉。
这篇文章就是湘伟在简书的《对死亡的记忆和思考,生命的动力》
但不同的是,她的文章有更从容的气度,也有更严谨的思考,我觉得不管从思考的深度,还是对待文章的真诚度上来说,她都超越了我,所以在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我是有点汗颜的。让我感觉我好像在追求文字来自于灵魂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她的文章在另一个平台上是爆款,是被哪个平台作为屈指可数的首页收过去的,阅读和回复量都很高,这对我来说,其实是有点安慰,因为我很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爆款文章好多都是快餐式的,图文并茂,就只愉悦了眼睛,甚至还有标题党,包括我最厌恶的不转不是中国人之类的。但是,这些是爆款公号的标配。
咪蒙是我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说是她的文章篇篇都是爆款,阅读量10万+。于是我去看了她的帖子,她的公号可以说是口水文的典范,情绪快餐的代表作。作为南方都市报曾经的首席编辑,我认为她的写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也正因为此,她深刻了解读者的心态。她说:现在公众号有那么多,你的文章标题只给了读者0.4秒的停留时间。如果标题不吸引人,那么可能看的人连点开的欲望都没有,这就是标题党产生的原因吧。标题一定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你才有可能被点击进去看内容。
咪蒙还说了一段我认为有意思的话,她说,如果你胸怀大度,性情温和,观点从不偏激,那么你最好别写公众号。不管是本性如此还是有意为之,我观察了咪蒙和武志红的公众号,他们两个文章确实点击率都很高,但观点也都的确是有点偏激,标题也基本是很有噱头的。还好的是,他们毕竟是有些功底的,又能从文章的纵深中把这些偏激以巧妙的角度圆回来,让你略一琢磨,觉得也对。虽然有点剑走偏锋的感觉。
这些文章就是让你看了有很爽的感觉,其实也无可厚非,就像很多人去迪厅,人的情绪总要找一个宣泄的口子,而恰好,这些文章都找到了你的痛点,让你痛并快乐着。
但有没有一种可以侵润你的心脾,滋养你的灵魂的文章呢?那种徐徐道来,如品一壶好茶,如饮一殇好酒,品完仍觉意犹未尽,唇齿留香的好文呢?或让你沉浸其中,觉得这是一篇用生命这种粮食酿就,值得你用一生去回味和品尝的好酒呢?
我想是有的,就在我看到这篇文章时,我有一种直达灵魂的共鸣,很难形容这种感觉,但是当你看到它时,你就会一眼认出它了。于是我就有一个想法了,这样的爆款文章,发在那种纯文学交流的平台,看得人自然都是喜欢文字的人,所以会青睐有加,如果把这样的文字放到我的公众号上来呢?结果会怎样呢?我的粉丝或者朋友圈的人会喜欢看吗?
在简书的阅读量和评论是这样的
在我自己的公众号上,阅读量是这样的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这篇一模一样的文章放到我的平台上来,惨遭败绩,放了有几个小时了,点击率还不到20,我的朋友圈和粉丝不敢说大部分,但是基本都还是一些有思想有见解的人,这篇文章说明,他们不喜欢看这样的文章,也许因为标题就很沉重吧。
我自己的公众号比较小,但不到20的阅读量也算是比较少的
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作为一个交友为主,娱乐为辅的平台——微信公众号,不是一个传播优质内容的平台,更适合安慰情绪的鸡汤文,吸引眼球的标题文,新鲜和刺激是第一要素。在这里想找灵魂的深度,生活的厚度,这就有点勉为其难了。(此处略去诸多网商和微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在这里可以起到一个渠道商的作用)
所以要想找到有共鸣的读者,还是得到相应的内容平台商那里去,至少先在那里历练出来。有一帮共同爱好职业的人,和一帮有相对有共鸣的人一起前行。然后,然后再次回到公众号。或者不回。
这个情形让我想到了当年明月,如果当年他也有一个公众号,他的朋友们会喜欢并且帮着推广让每个人都爱不释手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吗?》我想答案也是肯定的,当年明月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他已经把自己打磨成了钻石。
所以在没有把自己打磨成钻石以前,你当然可以写ONS的标题文,也可以写用灵魂写作的文章,中国十多亿的读者,哪怕你的写作在小众,也会有超出你想象之外的观众的。
谨此记录
2017.4.5凌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