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船长导读所说,我是因为我们寻求改变的动力而不断的学习。学习就是要听课或者看书,来掌握新的知识,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浪潮中,我不断的买书,不断的听课,最终是希望寻求改变,这是种自动思维。听完后感觉句句中枪。但又发现不完全是这样子。首先,遇到问题需要寻求改变,寻求改变需要学习,这个是完全正确的认知。但是这是对知识的渴望,对世界的认知,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其实也是另外一方面。改变是有的,但是从心里到行动,其实也是有一个人自身能力的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的发酵和作用,而不是说你听了课就会马上产生效果的,她还必须要天时、地利、人和。学习,它只是种下一颗种子,是思维意识的一个改变,再来指导行为。所以在这方面的话,我既认可又不完全认可。其实我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的模式,就是说我一直在寻求改变,我想换一条职业赛道,但是就是说可能我的行动,我的积累,我自身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达到,而我相信迟早有一天会由量变到质变。学习路上的每一步其实都算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里高台始于累土,人生的每一步他其实都是要积累的。不是说你这个课程学了,马上就会产生效果的。
而关于思维模式上的话,确实是这样的自动思维,要想更换职业赛道,必须要有能力,要有能力,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到这里其实没有错,错就错在,你对自己的方向目标和自身认识不清晰。目标不对,再努力也不会有想要的结果。不想说学习了更多的能力,更多的知识,自身实力提高了,就能达到想要的结果。这个世界上的知识,课程,书本是学不完也读不完的,只有清晰的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也才会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你的精力,时间,能力才能聚焦,才可能有真正的改变。不是说你学的这个状态就会改变。你以后我有这个足够的资本就能出去创业。我想要突破我现在工作的瓶颈,我有寻求改变的动力,我也不断的在学习,在听课。但是自动思维模式却还是在原来的工作上,一成不变的重复着,然后每天疲于奔命,忙于一些琐碎的事情,这其实是一种思维认识上的错误。我应该怎么脱离这种困境,其实我并没有去反思。到底怎么样的模式适合自己。我需要改变,我到底需要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而所有的一切产生焦虑的改变的动力的原因有,其实可以说是我对自身认识不足,对目标定位的不清晰。我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我的目标是拥有更多的金钱。更好的工作。更自由的时间。那其实我就是要去考察,这是终级目标还是阶段性目标,而我这些目标背后,比如说我更多的时间是用来干什么?我更多的金钱是为了干什么?是否又蕴含着更深的内涵,那是什么?就是两个字,幸福。那如果我的目标是幸福,我现在不幸福吗?我现在的钱完全能够适应我的生活。我现在的时间其实也能够合理的安排。我的工作其实还是很有成就感。所以说,其实就是我们对问题的泛化,而导致的一种焦虑状态。对整个社会对未来的一个担忧。如果没有这样清醒的认识,那我会永远的焦虑,我学多少东西都不会够,而且钱也永远是不够的,而只有对自己能力的合理认识,评估,对目标的情绪设定,量化,就不会盲目而焦虑。盲目的焦虑是被情绪所控制的泛化的一种状态,而基于理性的推理和量化的指标,就是一种正确的对待问题的方式。
分享:今天我在上海参加C-Management的认知培训,以前的培训我都是躲在角落里,不敢发言,不敢大胆的表现和融入,都是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但是今天我对自己说,我并不差,能参加这个培训的课程,已经是全国这么多奔驰经销商管理人员中的佼佼者了,我不是一个失败的者,什么都不行,我能行的,我要帮自己构建积极的核心信念。在培训中我要积极的参与,全情投入,虽然我内心这样想,但我在做自我介绍,还没轮到我时我心里紧张的要命,但真的轮到我说了,我发现自己说的很流利,观点和思维表达的很情绪。所以我之前的认知观念可能是不全面的,在选择小组长的时间,大家也一致的选了我,我想我的这种状态被人也能感知到。
所以我要觉察到我自己的自动思维是不是正确,通过分析中间信念,来调整我自己的核心信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