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本小说放在面前阅读的时候,只要能认识字就可以读,比如“小明今天买了三个苹果”,都是很浅显的文字放在面前,我们是都能阅读的,这时候我们看书,使用的是表象思维,这是我们都把握的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但人类不会满足于此,于是更进一步要进入概念世界。
啥叫概念世界,就是“小明今天带了10元钱去买苹果,一个苹果2元钱,请问小明可以买几个苹果?”。我们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怎么可能被这种题目难道,10/2=5,很快就算出来了。很简单是吧?那你有小孩了试着去教教小孩就明白了,小孩会说,我不想买苹果。为什么这个人知道我要买苹果?问题就出现在这里,经过训练的我们,并不会觉得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是计算题,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问题?小孩就是不进行计算,一般家长在这里就爆炸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小孩刚开始,并没有熟练的把握概念系统,概念世界并不是人天生具有的属性,而是后天锻炼而来的。小孩很难从表现世界进入概念世界当中,如何跨进概念世界的,现在并不明白其中的过程,更像是突然发生。
概念世界已经脱离了表象,也就是小明买苹果这件事,是小明买还是小红买,买的是苹果还是橘子都不重要,这里发生了一件事,就是要彻底的进入概念系统,这部分只能不断的锻炼。
概念世界把握好了,人总是会陷入一种新的问题当中,就是1+1为啥等于2?对于任何理论的前提进行反思。读书锻炼的是演绎逻辑,演绎逻辑不自然的就要逆推,到达最初的逻辑起点那里去,却发现这里只有一个无法撼动的大前提,其粗暴的让人承认其就是如此,不接受反驳。但人类怎么会乖乖听其的,于是不断的向其发起挑战。
人在看书看文字的时候,并不是文字本身带有信息,而是我们首先通过将“自然界的水”和“水”字连接起来,这是表象与表象一致,但随后我们就将“自然界的水”抛开,用“水”字来思考。这里就是由表象世界诞生出来了概念世界,概念世界从表象世界中来,却抛弃了表象世界。
进入概念世界,于是我们用概念来思考,来世界安排生活,但我们常常会觉得生活本身并不具有逻辑性。在书本上进行的逻辑锻炼,在实验室中重复的实验,到了真正的生活当中,被打得七零八落的。
这里有个新的问题,就是概念直接是从表象世界来的,我们用概念思考时,不自觉的前提就是概念世界与表象世界是统一的,但概念世界并不等于表象世界。也就是思维和存在并不能统一。
于是哲学问题,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就成了问题了。
s|�5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