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岂曰无衣

岂曰无衣

作者: 山水之间369 | 来源:发表于2020-09-08 22:32 被阅读0次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战争面前,将士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一个说怎么能说是没有衣服穿呢?让我来和你穿一件袍子,君王要去交战,我们整理好我们的戈和矛,一起对抗我们的敌人。后面的两章重复前面的内容,把袍子换成了泽和裳,而泽和裳也是衣服,后面把戈矛换成了矛戟和甲兵。

      那么,这里有一个疑问,君王要和谁打仗呢?一种说法是当时秦国经常受到来自西边的少数民族邻居戎狄的侵扰,这首诗正是秦国的士兵在面对戎狄侵扰时的强军战歌。另一种解释是,秦国帮助当时的周幽王反抗入侵的戎族的战歌。

      无论如何,诗歌大体上是关于抗击外来民族的侵扰的一首宣言,这一战歌类似于我们现在的行前誓师,激昂豪迈、振奋人心。

      战争是残酷的,所以我们不喜欢战争。然而,当战争来临时,中华民族总会表现出不屈不挠、顽强奋战的豪迈。从《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唐代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再到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吟诵这样的诗歌,总会让人热血澎湃,点燃内心的爱国心。

        前一段时间热映的《八佰》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军人,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这次保卫战的成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鲁迅先生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和平不易,致敬英雄!

相关文章

  •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

  • 岂曰无衣

    那一年的边塞,飞霜满天,号角鸣笛,鼓声传响… 他立在高处,向远方眺望着。 军营中,篝火通明,将士们豪饮着杯中...

  • 岂曰无衣

    今天坐公交的和午休的时间,把《风声》看完了,居然是09年作品.剧情紧凑,扣人心弦,难得的国产良品。开始一直以为是李...

  • 岂曰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岂曰无衣

    来自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

  • 岂曰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 岂曰无衣

    是日 大风已至 薄被御寒 然现实之冷 事业如冰 直透人心 201911152348 一个月过去 说实话 做得很烂 ...

  • 岂曰无衣

    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 墙篱

    ————岂曰无衣

  • 《诗经》(72)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岂曰无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cs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