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
把公司的影响力,作为自己的助力

把公司的影响力,作为自己的助力

作者: 蔚蓝一片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22:09 被阅读25次

今天看了一篇公众号爆文:《别把公司影响力,错当自己的能力》,想说说我的看法。

这篇文章的观点确实有些可取之处,很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因为它戳中了不少职场人的痛点,同时,用举例的方式将其具体化,引起读者对号入座,从而让人产生共鸣。说完事例后,最后不忘再给出一些指导方向,让人有所希冀。

这都是关于该文的优点和我们写作者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过,除此之外,对于文中的观点,我却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在文中,作者加粗了一句话:“弱者依附平台,强者自造平台”。

这话乍看之下,很有道理。然而仔细一想,却觉太过牵强。

文中,作者过于强调在大平台的人有多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却又自视甚高,眼高手低。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但孰不知,在大平台,更多的,是有着真材实料的行业精英。

再来看下这句:“一个在BAT待过俩月的实习生,摇身一变就成了某A轮公司的运营主管”。

首先,这个说法毫无根据,起码我是不相信会有这种事情发生。即便有,也是极小概率事件,没有哪个老板是闭着眼睛招人的,哪怕公司再小。但是我想说,一个在BAT待过两年的基层员工,还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某A轮公司的运营主管。

为什么?因为他能从大平台带来先进的理念、技术、或者优质的人脉资源,他带来的这些,正是公司急需的资源。公司能够靠他带来的资源发展,老板也会乐于付出与之相应的报酬。这才是如今职场的普遍规则。

至于“强者自造平台”,我想问问作者,难道强者就只有自造平台这一条路吗?强者就不能借助平台的力量吗?对此,我想改为:弱者依附于平台,强者借助平台发挥他最强的能力。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并非天生就是强者。而作为普通人,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之外,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和对应级别的经验,想要成为强者,难度极大。

在职场上,我们很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平台给予锻炼。它能不仅能给予我们很好的学习,还能提供很多稀缺资源,让我们得以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如果没有好的平台,哪会有那么多的强者?

不如我随手杜撰一下例子吧:

A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作为一家大型企业,它有着强大的硬实力,比如拥有价格高昂的仪器,或者某些技术专利,或是优秀的合作伙伴,等等等等。而A,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他合理地利用公司资源,不断地拓展视野,提升自身水平。

B是一家小公司员工,最初,B拥有和A相同的能力水平。他很努力的帮助公司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老板也对他非常赏识。但当他向公司提出需要购买某某仪器的时候,老板告诉他,以公司的经营状况,是不可能负担得起的。当他想要联系某某集团业务的时候,老板告诉他让他,对方体量太大,公司的资源不足以与其合作。

多年后,A拥有行业内领先的技术,优质的人脉资源。他能应对他领域内几乎所有工作内容,甚至成为该领域的专家。而B,却遇到了事业的天花板,因为他所需要的资源,小公司永远无法给他。

所以,永远不要小瞧一个大平台给你带来的帮助,它能让你站在行业的前沿,让你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篇文章的观点是片面的,不够客观的,它并不能概括为一个普适性的道理。

作者的标题:“别把公司影响力,错当自己的能力”。确实有一定道理,但它只讲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另一面,在这标题中,包含正文,都避而不谈。

我想在后面再加上一句:把公司的影响力,当自己的助力。

文章链接:别把公司影响力,错当自己的能力

相关文章

  • 把公司的影响力,作为自己的助力

    今天看了一篇公众号爆文:《别把公司影响力,错当自己的能力》,想说说我的看法。 这篇文章的观点确实有些可取之处,很容...

  • 自媒体和写作,助你成长

    把自媒体当做工具,成为助力个人发展的工具;把写作作为工具,成为助力个人发展的工具。胡一篇我92年,明年也进入30岁...

  • 把公司当成自己的

    最近一个同事计划离职,来公司刚刚两个月,我们聊了聊,和多年前自己的想法很像,觉得这份工作没什么价值,工作没什么前途...

  • 《把自己作为方法》:保持对话,把“自己”作为方法

    我是绿皮火车,欢迎点击上方“关注”,为你分享我的阅读书单和感悟。 “方法” 首先是一种勇气。不一定要遵守那麽多惯例...

  • 把自己作为方法

    两代学人,跨越北京、牛津、温州、杭州、上海五地,历时三年完成了这场谈话。从项飙教授的个人经验切入,追索一系列超越自...

  • 《把自己作为方法》

    要说,这本书,把我对当下的很多现象的怀疑和疑问找到了解释。 还有最后一部分,今晚能读完。

  • 《把自己作为方法》

    读完人类学家项飙的《把自己作为方法》实属偶然,一切还是源自刷抖音时新京报的推送,项飙说“我现在跟年轻人谈话,让他讲...

  • 《把自己作为方法》

    《把自己作为方法》这是一本谈话录,访谈的主要对象是著名人类学家项飙。 人类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我对于人类学家了解得...

  • 把自己作为方法?

    上周无厘头地偷了个懒,使用免打卡给自己续了命,当时还想着从明天就开始着手准备下周的文章。但每每有些写作的念头,总不...

  • 《把自己作为方法》

    本周阅读第二本,牛津人类学教授项飙接受吴琦采访的《把自己作为方法》。他是一个学者,同时是一个温州人,北大本硕,牛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公司的影响力,作为自己的助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ds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