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摘抄:
1. 日本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和石黑一雄。
2. 要想了解一个作家,不仅要看他备受好评的优美作品,还要看他本人讨厌的作品,因为那里面往往隐藏着他最深层的秘密。
3. 在广州大城市里每日步伐匆匆,精神紧张,为什么一来到大城市就感觉压抑、生活节奏加快。因为倘若在这里不上进,那么虚度时光的感觉将异常强烈。在这里人满为患,过马路都扎堆,每个人努力和社会保持着很紧密的关系。而在老家,在封闭的院子里,外面是树,书房正对的地方是喜鹊窝,宛如在郊外,非常轻易就避世了——不知今夕是何年,也就无所谓虚度的愧疚了。
今日启示:
1. 很高兴遇到一本好书,更高兴我爱读这本书《东京一年》。
2. 昨天和老公一起去健身房锻炼了,跑步+骑单车运动了1个小时,过后心情好好。
现阶段整个社会都流行跑步,朋友圈里时不时刷出谁谁又去跑马拉松的动态。
蒋方舟在《东京一年》中说:【这两年跑步成为中国中产的新宗教。在跑步这个近乎受苦的单调运动中,把过剩的能量呕吐出来,中产再次控制了自己的身体。】
她说中产爱跑步有两个原因,一是:受苦对于中产是陌生的身体经验,对于富人阶层更是。跑马拉松的潘石屹和登珠峰的王石是中产看齐的对象。大部分人跑马拉松并不是为了作秀,或者为了征服的虚荣,而是真的享受这种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来说遥远而陌生的身体痛苦。痛苦放大了人对身体的觉知,痛苦让人感觉到自己正在活着。
二是:在缺乏宗教的社会里,过剩的中产需要跑步这种宗教般的欢愉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跑步所带来的愉悦成为缓解这种焦虑最好的方式。关掉糟心的新闻,远离家庭琐碎和讨厌的同事,把孩子的吵闹遗留在身后,关上房门,换上跑鞋,戴上耳机,美妙的协奏曲取代了嘈杂与抱怨,肉身与灵魂瞬间进入真空。
这两种解释,解开了我对中产爱跑步的疑惑。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其说“解放了身体”,倒不如说“剥离了身体”。工具代替了身体的功能,中产要借助马拉松找回自己的身体。
所以,很难想象一个重体力工作者,或是一个快递小哥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决定在城市公园跑个步。
“运动让人产生愉悦”这一点也有科学的解释。在一本风靡全世界的畅销书《运动改造大脑》中,作者写到人的身体里有一个内在的止痛分子自机制,效果就像吗啡。内啡肽减轻身体上的疼痛,同时在心理上产生快感。
总之跑步即是身份的象征,又能锻炼身体,更能让人愉快,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3. 蒋方舟在《东京一年》里还说,她爱看脱衣舞。哈哈,简直刷新了我对她的认识。从来没有机会看过脱衣舞,看她这样饶有趣味的描述,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尝试看一次。倘若没有读到这样一个人儿坦诚地说出这个喜好,我想我是不会主动接受这个新鲜事物的,看,读书真的开阔了我的视野。
4. 蒋方舟讲了很多日本性的表现形式,我满眼的惊奇,她说,任何民族的性文化都不能简单地用“变态”两个字概括。我想,我是同意的。
今天做了什么:
1. 写邀约业主领取新春福袋口径。
2. 读书1个小时。
3. 准备周三销售定考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