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走在迷茫的人生边上
今天早上,6:02的闹钟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觉得手机的屏幕发出的光有些刺眼,关了手机又接着睡了。
10分钟后我再一次被闹醒。
坐了起来,闭目了三分钟。
下床洗漱。
6:50从宿舍出发来到食堂。
吃的就是一往一样的面条+鸡蛋。
拿了勺子和筷子。
坐下。
打开手机微信。
看到婧泽发的日知录。
从包里掏出耳机,插上。
打开音频边听边吃。
第一句话就吸引了我:
森林里有一棵大树突然倒了,假设当时没人在场,那它还会不会发出“轰然”倒地的声音呢?
我暗自想,这还用说吗?肯定有啊。
还没等我把嘴里的面条咽下去,啪啪啪就被打脸了。
我赶紧把筷子放下,仔细看文字稿。
我看到这样一段话:“声音”是怎么回事:
①声音源的振动引起介质振动→②到达人的外耳廓→③传到内部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我们的中耳内部还有三块听骨连接了鼓膜与耳蜗,它们起到了杠杆放大的作用,放大的幅度差不多是10~18倍)→④传入内耳,内耳的振动使耳蜗的液体出现波动,并以此推动纤细的毛像风吹杨柳一样摆动,对应的毛细胞因此产生容易被大脑识别的声音电信号→⑤大脑对这些电信号进行处理→⑥我们听到了声音。
这是一段非常专业化的阐述声音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们可以不必全部背下这一段话的每一个字。但是要明白一点任何感知都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产和信息处理系统。
这一点毋庸置疑。很多很多看似极其简单的动作,仔细研究,极其复杂。
比如我正在学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里它讲的那个自动控制系统是怎么回事。
本来它就是由人工控制发展来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贮液槽,人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度大小来控制槽内水位高度。就是人看到液面高了,把水多放出来一点,液面低了,就少放点。
一个人可以瞬间完成的在动作。
却被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挖掘,然后每一个动作给一个命名,每一个动作开发一个部件。然后好了。过程已经极其细化了。
每个细化的部分都有了相应的设备,每个设备是什么,怎么工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的参数是什么,参数代表什么意思,它有什么特性,它能用于什么,不能用于什么,好了,最后混一锅。你来学吧。让你学的一愣一愣的。
不过你不要担心,这东西你学了,没什么坏处,但是你没学,后果很严重。
好了,不扯这个了。
接着回到我们之前的问题上。
对于森林里的一棵大树突然倒了,有没有“轰然”倒地的声音,答案是:没有。
它背后的原理很简单:树倒地会发出振动,但如果没有我们的耳朵、耳廓、中耳、内耳、毛细胞产生的电信号,以及大脑翻译处理这些电信号,那么,大树的倒地就没有声音。
我突然想到了王阳明说了一段很著名,也引发了无数争论的话: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同归于寂”中的“寂”,是单一的、无所作为的意思。“一时明白起来”中的“明”和“白”都是显现的意思,“明”是从暗处、看不见到被看见,“白”是表达、显现。
王阳明那句话的意思就是:当你没有看到这朵花时,花什么事都不能干,你就也什么事都不能干,如同不存在;当你来看这朵花的时候,花的颜色才被显现出来。
当然这与开头说的问题没有很大的联系,但是我觉得还是有点那种感觉。
继续回来,说声音这个问题。
看到那段话的时候,我才恍然如梦,哦!原来没有声音。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常常不假思索地做出常识反应,就把问题包含的一些要素给淹没了。
这有点像惯性思维。
但更快我便意识到这其实根本就是认知的问题。更进一步说是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亦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明白什么叫声音这个概念。而是假装我明白,故而给了错误的答案。
我以为就我自己不清楚这个概念,我就在空间发了个问题:
一千年前,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其实就是问声音怎么来的。
结果很多人选择忽视,点了个赞,然后没有然后。
有两个人,评论了。
一个说,这个这个问题太深奥了。
深奥吗?我告诉你一点不深奥,只是你根本没有认真看问题而已。
另一个人说,从物理学角度讲,这是相互作用原理。
我有点好奇,但是不明白这个相互作用原理具体指什么?于是问了他,然后没有然后,他没有回我。
很明显,他们也跟我一样根本就没有弄明白人家在说什么?人家问的是什么?
想起了刘三姐的一句词:人家问天你答地。
可想而知,那些不评论的人,甚至都不愿花几秒钟时间来思考一下。
进而能想象得到,我们的脑子究竟有多不清楚,我们脑子里面真正清楚的概念有几个?或许一个也没有。
这一点不夸张,有一天有一个人跟我聊天,说是认识我源于缘。
而后我就说,缘起无由,不足以为据。
那人说,理解即是认可,无由即是由。
我问那人,你所谓的认可指的是什么?
那人答,认可是自身修养的体现。
我说,自知斤两,不足以冠以修养二字,缘起缘灭,虚无缥缈,亦真亦假,不由分说,还是不信的好。
说着说着,那人说我谦逊。
而后我就问,何谓谦?何谓逊?
我是很真诚的在说问题。
那人却以为我故意刁难。
后来再也没找我说话。
哈哈哈,说到这,不免觉得这好像是一个技能,尤其是对付那些莫名其妙想跟你搭讪的人。很有用,百试百灵。
所以,我们不难想象,很多很多人根本就是浑浑噩噩的过日子,甚至可能一天忙到晚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因为他不知道那个概念究竟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周围就有,跟风,随大流,追时尚,多看了几个段子,以为自己很了解某方面,然后你只要一问,马上就楞了。
然后他们会对你说自行领会吧,具体我也不清楚。
当你不清楚一个概念的时候,但是你每天还要用到它的时候,你会很自然的觉得不就是那样吗?到底是那样啊?
你能复述出来吗?
你能解释一下吗?
很少很少。
然后当你查到了理解了它真正的概念之后,你恍然大悟,我本以为是那样,原来是这样啊。
一个*本以为*,一个*我以为*误了多少人。
清楚且正确的概念,是正确处理问题的关键。洞悉到本质,才能做到别人问天你答天,别人问地你答地。
也才能避免被打脸的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