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个长期受到焦虑、恐惧感所困扰的女患者凯瑟琳,希望得到精神科魏斯医生的治疗。
经过长期的心理疏导,凯瑟琳的病情并未得到缓解,于是魏斯医生打算借用催眠的方法来探寻造成患者焦虑与恐惧的根源。
在催眠过程中,凯瑟琳却意外的获得了通灵之感,进入了自己的前世状态。
凯瑟琳意外的讲出了关于魏斯医生的父亲以及夭折的第一个孩子的事情,让魏斯医生开始相信这些前世记忆的真实性。
据凯瑟琳描述,人死后会,灵魂会进入一个中间状态,那里有许多大师,灵魂会在那里中转,然后进入到下一个肉体。
借着凯瑟琳的中间状态,魏斯医生与大师们进行对话,并得知了许多关于人性的真道理。
通过对于前世的追寻,凯瑟琳的病症得已消失,变成一个自信快乐的人。
而这些关于心智、灵魂、死后延续等等关于生命的知识,也让魏斯医生得到改变。
“我变得更有耐心,更富有同情心,更能爱人。我也觉得更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论是正面的或负面的......”
于是在某个洗完澡的清晨,魏斯医生决定将这些治疗的记录向读者吐露出来。
二
《前世今生》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关于凯瑟琳的前世记忆以及自己的感悟。
或许是真实故事的本真描述,或许是作者的刻意为之,全书的故事缺乏连贯性,凯瑟琳的语句也是断断续续,缺乏可读性。
对我来说,这更像一份关于精神学的研究报告,而非充满想象力的读物。
“我们都必须偿还的债,要是没有还完,就得带着这些债到下一世去......在还债中得到进步。”
读起来更像是某种宗教教义的宣导,对于我来说犹如喝下了一整锅油腻腻的心灵鸡汤。
书中大师教导我们“耐心与等待的价值,自然界的平衡所蕴含的智慧......学会信任与宽恕,不要去评判别人或终止别人的生命。”
甚至提到了关于末世预言“......大自然是平衡的......人类只知道破坏,他们破坏自然,也摧毁其他人,最后毁掉自己。”
充满说教感的言辞,像是老师在哲学课上侃侃而谈,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么直白而空泛的表达。
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大师们应该展示给我们更加直接的“神迹”,那些对于世界未知的空间,以及伸手可触但又混沌不清的认知。
三
《前世今生》看似通篇描写的凯瑟琳的前世记忆,其实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关于来生。
那些大师们,宣称“我们是永生的”,“我们不曾真正死去,也从未真正出生......时间不是我们所看到的时间,而是一节节待学的课。”
每一世我们都是来学习的,如果死去时候,我们还有未学完的东西,便会重新回到肉体,直到把该学的全部学完,才能脱离肉体到达那个境界,即所谓“由知识接近上帝”!
其实,在告诉我们,今世对于你来说只是一个过程,我们追求的是来生所要达到的境界。
佛家讲求“六道轮回”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凡六道之内,都无法超脱轮回,除非积十世善果,方能摆脱轮回,达到佛的境界。
今生受苦受难,来世方能受尽荣华富贵。
四
这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电影《爱有来世》
一位科学家因为醉心于工作,而忽略自己的妻子,结果妻子自杀都未能及时发现。
后来,他宣称经过研究,确认了来生的存在,导致大量的人选择自杀,结束痛苦的当世去追寻来生。
科学家的儿子想要阻止父亲的研究,却爱上了因为失去儿子,甘愿当研究试验者的女主。
女主遭到枪杀,科学家的儿子毅然选择用父亲的仪器进入频死状态,希望来生能和女主相遇。
电影中,科学家其实是为了在来生能和死去的妻子相遇才极尽想完成自己的研究,他在进入频死状态的时候,仪器上显示了,妻子自杀那晚,他并没有像那天一样选择无视了妻子的请求,而是放下工作,和妻子在一起。
其实,科学家的研究并不是看到了真正的来生,而是通过仪器刺激大脑,将留在心里的那些留有遗憾、后悔的事情展现出来,以内心真正的想法,去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
前世已尽,来生可期,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让现在留下遗憾!
就像书中说道“每件事在该来的时候就会来,我们必须接受凡事来临的时间,不要强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