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写是一个不断拆解和重组的智力游戏

读写是一个不断拆解和重组的智力游戏

作者: 猫小湖看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0-04-25 18:01 被阅读0次
你能看到的就是你的世界

大家好!我是路西。

在指数级变化的今天,阅读正成为每个人开阔视野适应生存的必要技能。在给孩子们开营之前,我们特别设计了三节阅读与写作亲子公开课,今天是第一节:主题是“读写是一个需要重新拆解和组装的智力游戏”,这节课我们来讲主动阅读思维,常用的指尖阅读法和快速略读法。

80年前,芝加哥大学教授查尔斯曾经说过:一本书是一个艺术作品。今天,从艺术品鉴赏的角度来看,阅读和写作就是一件非常精致的需要时间雕琢的事。因为抽象,它也许是学习中我们最难理解和应用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设计“书读完了”和”作文写完了”系列学习力在线训练课,是面向K12孩子和家长的读写专项学习力课程,“书读完了”聚焦于中小学生阅读理解解决方案服务,“作文写完了”针对中小学生写作文培优服务。

前段时间,在准备这次公开课主题时,起初我们告诉大家,我们想陪家长朋友和孩子们读完100本书,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有全面提升,以更有能力应对未来的不确定。后来,很多家长反馈给我,说不要给我们读书了,请帮我教教我的孩子学会阅读理解和写作文吧,这是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

的确,陪家长阅读完100本书,不如帮她解决一个实实在在的难题。而语文辅导实践经验是我们的优势,再完成大量学习力和教育力的理论体系建构和实践后,正在加持做这件事的独特优势。为什么不先聚焦于解决阅读与写作不得法的问题呢?!

今天,我们正式调整产品定位并缩短服务路径,以中小学生阅读与写作专项学习力在线课程为核心服务,普及阅读与写作常识,提供帮助孩子降低阅读压力和写作难度的工具和素材库,释放在阅读与写作上的自由创造乐趣。

组装类的游戏不再有趣

幼儿时,孩子们拥有许多玩具,比如乐高,1000多个小配件,孩子1小时就能构建完成一个作品。现在,书本成为我们的新玩具后——这个由文字,符号,想象力和记忆力等组件构成的新游戏,规则还是乐高式的搭建,为什么孩子们却玩得很沮丧呢?

原因就是阅读和写作没有游戏说明,只有方法到位练习到位,才能玩转这个智力游戏的创造乐趣。

关于这个话题,留给家长朋友们思考,欢迎在留言中和我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和写作?

学习力需要建构,这正是阅读和写作难的原因。

在中小学阶段,语文已经是公认的所有学科的底层学科,能不能读懂题目,用什么样的思路解题和呈现思考演绎过程,如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并学以致用,都是在考验我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从更长的时间尺度来看,阅读和写作在我们整个人生成长周期中,都是一个人必备的底层能力。

因此,阅读和写作能力越早培优越好。

建立发现型阅读思维

设想,现在是一个春天的下午,阳光灿烂春色喜人,你和孩子同坐在阳台上,他拿出老师要求读的名著《红楼梦》阅读,你拿出一本畅销书《原则》。

孩子翻开上次阅读到的地方,继续往下翻。
你先看看目录,再随手翻到自己感兴趣的页码开始看。

30分钟过去了,脑子里空空如也,感觉书读了,并没“学到”什么记住什么。

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打开一本书之前,你能先向自己提出三个问题:
1.这本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想法?
2.作者的想法,我是认同全部还是只认同部分?为什么?
3.这本书的知识,和我的生活或者学习有什么结合点?

带着三个灵魂问题进入主动探究状态,有神奇的阅读效果。请开始改变。

不同学段孩子阅读层次不同

每天有3000本新书出版,你选择看哪个类型的书呢?
家长的阅读,粗略分为两类,一类虚拟类想象力类的,比如小说,诗歌等,另一类是非虚拟类也就是写实类,比如新闻,报告文学,人物传记等等。

孩子的阅读,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学目标内的,也就是我们课堂上用的语文类教材,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阅读书目等,这类书按体裁分,主要有诗词(比如,童谣,古诗词,儿童诗等),童话故事,传记,散文,小说,剧本等,文体越来越丰富。

另一类是孩子和家长自主选择的自己喜欢的读本,比如艺术启蒙画册,百科全书等等。在实际的家庭辅导中,我们会发现,教学目标内的阅读任务占用孩子和家长大部分时间,没有时间读自主选择的其他书了。

阅读理解跟不上,输入素材不够丰富,写作的智力活动没法开展,逐渐作文提分也成了难题。

解决写作问题要从理解阅读开始。

而阅读的第一个问题,是要认识到,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读本,需要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比如,阅读语文说中的课文,多练习指读,大声诵读。这是最基础的阅读方法。

用基础阅读的方法通读全篇,适合低学段或者较为简单的学科,比如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之前的语文课文,此时,小学生的阅读范畴和题材,文本的信息层次都比较简单,包括数学和英语的词汇量,句式,信息呈现形式都较为鲜活生动,适合用普通的指读方法进行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及阅读复杂文本时,我们要求孩子要理解并应用快速略读、抽样阅读和选题阅读等的阅读层次。

我们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

理解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本阅读。

前面提到入门级的阅读层次是基础阅读,通俗的讲是小学三年级水平的阅读层次(能力)————指读,阅读者伸出手指着文字一行一行的阅读,读完能大概了解全书内容,对主要观点有印象。

速读训练是在指读基础上,提高整本书的手指滑动速度,刻意练习之后速读者能达到平常人基础阅读速度的三倍以上,约每分钟达到千字。我亲自尝试几次,这对提高阅读者眼球转动速度、大脑记忆力和结构化理解力是不小的挑战,未来会在阅读实践中挑战。

基础阅读要全文通读,针对不同书理论上只在速度上有区别。具体实践时,却要结合读者角色和目的,灵活判断。我们读名著《红楼梦》,漫画《父与子》或是剧本《雷雨》,阅读速度和时长会不一样。

读《红楼梦》要理解人物关系,包括时代背景,甚至忍耐不住还要查找文献资料去更深层次理解文学价值。但是看《父与子》你需要吗?如果读话剧《雷雨》,最高潮的那一幕人物冲突和情感变化是什么,恐怕需要让读者按图索骥通读前文,建构对这部话剧的结构性认识后,才能理解情感描写,人物冲突的前因后果,从而真正学习到作者在这些方面的高超写作技法,完成从输入阅读案例到输出作文模仿的迁移动作。

作者说的很对:阅读的四个层次绝非独立,而是相互融合穿越。读书是一件活学活用的事。

理解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是快速略读。省略的”略“。

在阅读老师指定或推荐的名著时,书很厚,写作者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读起来很难像看绘本或自己喜欢读的书那样轻松有趣,怎么办呢?

用快速略读,我们可以快速建立对一本书的整体印象。

先要找到一本书的骨架!不,这个骨架不是让你去网上快速搜索出别人已经画好的脑图,是要你自己通过阅读整本书,来搭建出你自己理解的整本书的结构。我不建议你先去看一个脑图,再开始读书,是因为脑神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脑很懒惰,他更偏爱像你一样直接获取结构化的知识,不愿意激活许多脑细胞去一点点画一点点想怎么画。但是,当你将知识和经验输入大脑越精细越认真时,你在用这部分知识或经验时越容易搜索和提取。

当一群学生在考场上,埋头苦思一篇作文时,大脑里记忆着很多名家名段,记忆着自己理解过的名著作品写作技法的孩子,必定思如泉涌,下笔果断。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一本书的骨架构建原理相同,读者提取骨架的难度却大不相同。

骨架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是我们对“中心思想”很熟悉。还记得小时候学语文,老师在讲一篇课文或者是一段话的时候,总是提醒我们找到中心思想,对不对?

骨架,最核心内容,就是中心思想。它就是前面我们提出主动阅读灵魂三问第一问:这篇文章或这本书,作者到底是想表达什么想法?

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熟读几遍不难找到,但多个篇章组成一部书,20万字左右的书,信息量这么大,如何找出一本书的骨架,总结提炼中心思想呢?

快速略读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得力办法,我们只要先找到作者提前部署的路线指示牌就容易多了。

一本书的浏览路线指示牌是:

封面——序言——目录——索引(参考文献)。

有的家长会好奇,孩子的教科书,教辅图书以及其他课外读物,需不需要用这种快速略读的方式阅读呢,答案当然是:有必要。很有必要!

我们的学习价值观,当然要解决提分,但在考试中胜出是阶段性目标,好习惯才能影响一生。孩子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他实践阅读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从生到熟自我探究的机会。

阅读的任务那么重学习时间少,为什么要花时间先看封面上的书名呢?

封面上的书名比我们想象的重要。有人问:书名能让我学到什么呢?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达尔文《物种起源》时,你会想到什么内容呢?是不是会以为是讨论人类种族起源的书呢?

只看书名,可以对书的中心思想理解到位吗?

如果不结合封面的其他信息,比如副标题以及作者,的确很容易产生误会。科普读物逐渐进入中小学生必读书单,以《物种起源》举例,这本书乍看起来像是讲人类起源史的,但其实它主要是讲物竞天择的原理,大部分是谈自然世界里的植物和动物族群繁衍的过程,内容和人类繁衍没有太大关系。

按这样顺序快速略读,二十分钟足亦,但最重要的摘要内容你都了解了吗,哪些章节是重点?全书主要句子是哪些?

这时候,疑惑丛生的透视完一本书,并到了回答自己三个问题的高光时刻:

1.这本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想法?
2.作者的想法,我是认同全部还是只认同部分?为什么?
3.这本书的知识,和我的生活或者学习有什么结合点?

好了,今天的公开课就到这里。阅读与写作是智力活动,需要系统地全局认识和更持续的大周期练习。对期待更具体的阅读与写作示范,对不同学段,不同教材版本,不同阅读写作基础的孩子,我们有阅读和写作两大版块三个进阶过程的在线课程课程,能同时满足一对一阅读写作个性化辅导,一对六小班培优和24人的提分班课。

手机打开抖音、公众号,头条号,以及知识星球,搜索“书读完了”或是“作文写完了”即可找到课程服务平台。我们在“书读完了”知识星球存放着孩子们用得上的阅读和写作素材卡片,包括名家文章金句,中小学写作分类素材包,欢迎任意取用。抖音等平台会持续分享一些阅读与写作实用干货。

本课小节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主要讲到主动阅读——带着三个灵魂追问打开一本书,会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收获。

我们读语文课本上的教材,或读一本老师指定或推荐的名著佳作,或一本其他学科的教材同步辅导,都可以先练习培养1种主动阅读思维,并用指读法和快速略读,在阅读时更高效率找出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一本书的骨架。

阅读与写作,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智慧。在阅读过程中让大脑活动,不断与作者对话或问答,找到他的主旨,完成从解释到阐明,应用,洞察,神入,到自知的六个层面的理解,学习者才算真正完成他所期望的学习意义的建构,并能清晰找到学习质量的反馈回路。这才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期待的有趣的学习体验。

课后作业
1.你和孩子最近在读什么书,在用怎样的方法阅读,感觉这么样?

2.孩子平均读完一本书用多长时间,阅读是否能完成对写作的帮助?

回忆一下,你和孩子交流过阅读或写作方法吗,哪些方法对孩子学习效果有帮助,欢迎在下面留言和我分享一下。

谢谢!

相关文章

  • 读写是一个不断拆解和重组的智力游戏

    大家好!我是路西。 在指数级变化的今天,阅读正成为每个人开阔视野适应生存的必要技能。在给孩子们开营之前,我们特别设...

  • 2019-01-27

    生活只有不断的打碎重组和劫后余生

  • 杀人游戏:天黑请闭眼

    杀人游戏又称“警匪游戏”,是一类智力和心力游戏。概括地说,是一个多人参与的较量口才和分析判断能力(推理)的游戏,当...

  • 游戏的演化:变异和重组

    上小学那会,每天晚上小伙伴们都会聚在我家楼下玩游戏。 我们玩的是捉迷藏。起初,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一个人扮演魔鬼,埋...

  • 从《炉石传说》中总结的人生三层次

    我野蛮的把电子游戏划分成两类:动作游戏和智力游戏。标准是,给出时间计算和决策的,我叫它智力游戏,其余的,都是动作游...

  • 送给不断努力的人

    不断更新就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不断更新指在智力、身体、社会、情感和精神。 在智力的层面,你可以考虑读书学习。...

  • 2018-07-03 黄奇帆谈“企业重组思维”对我们的启示

    【事件】 黄奇帆谈到人生和事业就是一场不断的重组。重组的道路千万条,重组的方式千万种,但困难面前,如何抽丝剥茧、条...

  • 读苏氏:自动化阅读(一)

    上次,我们交流了智力生活中的两套大纲和两种识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智力生活的其他核心概念:自动化读写和思维课。 苏...

  • 智力游戏

    平实都是大人给小朋友出题,其实我们小朋友也可以给大人出题的,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百科测验,来考考大人,怎么样? 一、分...

  • 智力游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惑之际,却能静下心来读书,发现这些年自己心里的疑惑,迷茫逐渐找到了原因,对人或事有了更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写是一个不断拆解和重组的智力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ik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