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之惑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8-30 06:01 被阅读0次

孟子说,凭借实力,借助仁义的大旗,这是霸道,只有大国才有霸道的资本;推行仁政,以德服人,这是王道,实施王道不需要得到成为大国。商汤创业初始只有方圆七十里土地,周文王肇基只事一个方圆百里的小国。以实力征服别人的,被征服者没有心服,只是因为实力不济;以德服人的,归顺者内心愉悦,是真正的顺服,比如孔门七十弟子信服孔子。《大雅·文王有声》歌颂周文王说:“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说的就是文王以德服人,天下万民无不心悦诚服。

中国历史上,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被认为的王道的楷模,而春秋五霸则被认为是霸道的典型。霸道可以称霸诸侯,就是做带头大哥,谁违背了他们标榜的仁义,霸主就会号召其他诸侯一起去讨逆,天下还不是统一的。而王道一成,则为天子,同时成为天下人的父母,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显然,王天下的天子最尊贵,霸主逊色很多。但为什么古往今来,很少有诸侯愿意行王道,而都向往霸道呢?

孟子为了宣扬王道二进齐国,齐威王根本不感兴趣,孟子曾经对齐宣王寄予厚望,抓住各种机会,从各个角度千方百计想说服齐宣王,但是齐宣王只是用他装饰门面,一心还是梦想霸道伟业,对推行王道寻找种种接口搪塞,任凭孟子吐沫横飞,口干舌燥,仍是油盐不进,甚至不惜贬低自己的品德。梁惠王时国势衰颓,生存都成了问题,于是重金在全天下招聘贤人,可是见了孟子开口便是利,孟子循循善诱希望他以百姓之利为利,以百姓之乐为乐,可梁惠王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个人的荣华富贵,他梦想的是如何快捷地富国强兵,成为天下霸主。

原因很简单,王道就像涓涓细流,日久行远才能汇聚成大江大河,霸道则是挥舞利剑,杀伐攻城,马上就见分晓。想当初小白流亡在外多年,一旦回国抢到了王位,重用管仲等人,仅仅用了短短五年的时间,便成为春秋霸主,一直当了38年的霸主,生活极其奢靡。而周王朝从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始创业,历经季历、姬昌、姬发四代,才有周朝一统天下的局面,周代绵延800年,而辉煌一世的齐桓公竟然活活饿死,被人发现时,尸体都长出了蛆。

到了战国时期,不要说尧舜帝道和文武王道,秦孝公连霸道也不解渴,因为霸道还要挂个仁义的招牌,商鞅于是直接给他献上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不由自主地挪到商鞅身边,连续畅谈几昼夜。其实欲速则不达,秦国虽然是个军事强国,但是中原六国就是不服,直到秦王嬴政才统一了中国,可是二世而亡。

商鞅也懂帝道、王道,可是无论是帝道、王道、霸道还是强道,在他眼里都是吃饭的技艺,所谓修得文武艺,货于君王家。其实没有真正懂得王道的本质,没有弄清楚道与术的天壤之别,这就是他与孟子的差距。孟子流芳百世,商君车裂无完尸。

可是真正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又有几人?

相关文章

  • 知者,智也

    知者,智也。人有惑,故问之,思之,解之。惑已生,审问之,问惑之根本;继审问,慎思之,思惑之因由;慎思毕,善...

  • 下水文言文 “豁”然开朗

    “ 豁”然开朗 世人皆有惑,孰能无惑,惑而不解,其为惑也,惑而解之,其为朗也!...

  • [奇幻]中华圣杯战争(27)

    目录 上一章:仁道王道霸道 第二十七章:圣杯降临之惑(上) 貂蝉迟迟没有给出回应。她回避葛木宗一郎的目光,注意秦皇...

  • 《梁祝》:性别之惑、爱情之惑、时代之惑。

    徐克拍《梁祝》会是什么样?看完后,感觉这部电影真的很“徐克”,漂亮的光影、先锋的意识外加插科打诨的幽默,像《青蛇》...

  • 无惑集-名来

    韩愈语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故取无惑,意在从师 矣。

  • 《木皿言喻》

    千里赴焉,寡意薄,落落落。 山水有之,木兮枝,惑惑惑。 霞之缱绻,余情未了,终是皓白。 南雁荡山,古道西风,离惜之...

  • 破惑

    韩愈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解, 食不知味, 夜不能寐, 故要破惑。 破惑需寻觅 方有柳暗花明又...

  • 一江纷乱  恍如新生

    一江纷乱,逝去无声。 生女多情,情多易扰, 扰而易惑,惑之不解, 解之烦忧,忧之而思, 思之不眠,眠少易怖, 怖之...

  • 秉烛丹心 润物桑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 每日名言

    人非生知之者,孰能无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霸道之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jb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