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都担心停滞不前,三十五岁被辞退在家,可是学习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又不想那么费劲的进步,又想急速的成长。知识付费,付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可以是方法和人。
人们对知识付费的初印象就是有个叫罗振宇的家伙在疯狂贩卖焦虑,把焦虑流量变成“得到”学生:本质上是一个被层层营销力包装的线上培训班。一个每天至少在班工作八小时的打工人,期待的不仅仅是付费——枯燥上网课——只看了前两集就再未打开的课程。这是在缓解焦虑,也是延迟才能获得满足的长征路,不会适用所有职场人。更大的生意是:满足即时的焦虑,但,我们的焦虑或许是什么呢?
站的更高的人,他们在看什么。这,其实才是我们真正焦虑的东西。
知识付费可以不再是早就录好的,一劳永逸的冷冰冰课程了,也可以就是那些高手的时间和精力。我付钱,你陪我聊或者给我看看你在聊什么,就是这么简单粗暴,被在行和知识星球做成了一门生意。
对于高手来说,在工作之余经验变现 这件事本身不是一个拥有多年沉淀的方法论,依附于平台的输出要配合平台的商业模式,没有什么对和错,只有是否满足了双方的供需平衡而已。高手可以选择拿出几个周的时间,录一趟专业课,一劳永逸的躺着赚钱;可以选择费心经营一个知识星球的圈子,粉丝付费进圈一起讨论,赚多赚少,就看要不要投入精力了;甚至在在行里,明码标价,和我聊一个小时给我几百块,陪你聊聊,我倒是不亏。然而,那些睿智的人会更敏锐的察觉投入产出比,经验变现的路,怎么走最合理,最大化满足需求正是要思考讨论的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期望获得的东西不同,选择路径也不同。专业知识如技术语言学习,选择网课在线教育是大而专的需求,总不能期待和一个资深程序员聊两个小时,就学会了一门语言,这不现实;一些需要长期积累,没有绝对是非多种角度理解领域,讨论往往是最能激发火花的如产品经理圈;某些领域该怎么干一些大而空的领域,比如职业规划,高考志愿填报,因人而异很难用一趟网课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一对一的辅导和交流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 包括得到在内的一系列在线教育平台(网易云课堂、幕课)都在完成自己平台kol的建设和培养。其商业模式大致为:
1)刺激需求:知识焦虑 (程序员到三十岁就...)、高薪诱惑(月入三万多运营是这么工作的)
2)内容产出:kol明星培育,打造精品课程承接用户需求点
3)躺好赚钱
4)衍伸到职场招聘,工厂化培训入职。这其实承担了大学或者说职业教育本该承担却没有做好的社会责任,被在线教育拿来赚钱也是一时半会儿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
· 知识星球:知识星球的模式让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的蟹卡模式。可以满足用户正常需求,有一定投入的用户是会获得相应价值回报,但模式下真正用来控制成本和赚钱 却是那些冲动消费满足即时焦虑的用户。高手在圈子的模式下,是要付出更多的运营成本的,不单单是用一个头衔和三两句介绍就可以聊天赚钱。运营社群,如何提升社区活跃度本身就是一个课题,不是所有高手都是这方面领域的专家。这就需要平台的培育和扶持,高手的学习其实也需要成本,一旦完成社区的初期培育,只要高手的经验可验证,后面的回报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 在行的模式简单粗暴,只有肯出钱就可以直接触达高阶人物,一对一满足问题探讨甚至社交的需求。看起来是咨询平台的在行,其实职场中介才是他最重的标签。“约高手一对一聊天,邂逅你的专属机遇”:slogan就表达了,希望你买的是“机遇”,而不是“问题”。因为问题或许有答案,机遇就是擦边球,值钱或者不值钱谁都说不准。既然说不准,那就必然会面临的一个问题:有真实棘手问题需要解决的用户,不一定能通过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得到明确的答案;希望通过咨询完成社交的用户也可能在一个小时内,无法打动彼此。对双方来说付出的都是成本,但匹配和链接的社交属性让双方有利可图,剩下的只是价钱的问题。
最后,小结一下呢:
得到是营销包装好了的线上补习班,知识星球是减配版的线上商学院,在行是高手变现的线上咨询中介公司。都为了顺应市场上某种类型生存焦虑需求延展的产品链路,做着人才安抚,人才连接,人才变现的买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