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弟子规漫谈录(二)

弟子规漫谈录(二)

作者: 破丑晚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4-27 13:58 被阅读0次

        有时候,生活就是那么讽刺和不可预料,你表面上看到的,可能根本就不是某个人的真面目。

        比如说,我们常常会在电视或者书本里,看到这样的桥段:一个天天喊打喊杀的江湖人士,回到家里,在自己的老娘跟前,却乖得跟个小鸡仔似的,温顺的不可理喻,老娘让往东,他就绝对不会往西,连喘气都不敢大声。

        相反的是,有的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的儒雅人士,天天嘴上挂着之乎者也,逢人就说要讲文明。但实际上,他可能只是个装模作样、表里不一的人,不但在外面是这样,回到家里面对父母亲可能也是这样,生前不管不顾甚至是虐待,生后则修豪华墓地,办隆重葬礼,人前哭得声泪俱下,把旁人都感动得掉眼泪,演技堪比好莱坞影帝。

        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实际上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以上的两类人,并非完全存在于艺术想象里,可能在我,在你,或者别人的旁边,就存在着这样极致的人物。

        如果让你做一道选择题:你会选择这两类人当中的哪一个,来作为你的子女、配偶、同事、员工、合作伙伴、师长,或者是其他你不得不与其长期相处并且关系重大的人物角色?

        想必,大多数人都宁可选择江湖人士,因为这样的人,你更可能预测到他下一步的行为。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容易看透一个人的真面目,因为凡是有点生活阅历的人,往往都会出于保护或者伪装自己的原因,通过各种方法给自己上一层保护色。

        人的一生中,最真挚的感情,无非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了,最大的恩情,无非就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了,最远的路,无非也就是父母对子女的望眼欲穿了。虽然万千世界中,也难免有比老虎还要毒的父母,但那是极端特殊的例子,并非普遍状况。

        如果再来一道排除题:例出生命中比较重要的那些人,然后再依次把其中相对次要的那个划掉,最后只能留下你认为最重要的那个。估计,很多人尤其是女性,会一边流着泪,一边痛苦地一个个划掉生命中那些自己所牵挂的人物,直到最后留下子女。但毫无疑问的是,不管怎么划,父母肯定会排在最重要人物中的前三位里。

        从这道排除题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正常情况下,父母始终都是我们一生中很重要、很牵挂的那个人。呱呱落地后,我们首先能开口喊出来的称呼,几乎都是父母;有困难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大概率也是父母,走在路上不小心滑倒时,大多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喊一声“妈呀”,哪怕这时候自己可能都已经是七老八十的年纪;快要离世时,我们虽然牵挂子女和爱人,但也会欣喜于终于可以和父母再次团聚了。

        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一个人可以对生活中那么重要的父母不管不顾,甚至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你敢相信,他会对作为同事、朋友、合作伙伴或者是上司领导的你,能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友谊、关爱和尊重吗?

        如果一个人连孝道都没有,对父母都不会好,你还能指望他有什么?还能指望他对别人有多好吗?弟子规之所以会把“首孝悌”,作为晚辈弟子们为人处事的第一条行为准则,想必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了。

        童年时,有个表叔在赡养的问题上,不但不愿意掏出约定好的钱粮,甚至扒掉了他亲妈的土灶头。不知道是由于这个原因,或者还有别的缘故,他的外甥和外甥女,无一例外都不跟他来往,邻居也都对他敬而远之。

        幸运的是,表叔的儿子,也就是姑婆的孙子,对表叔说了一句话:有样学样,我以后也会扒掉你灶头的。因为这句话,表叔重新给他亲妈砌了灶头,钱粮上虽有欠缺,但也多少给了,姑婆过了一个还不算坏的晚年。

        虎毒不食子,比老虎更毒的,那就是白眼狼,食父母。牙口太好,要咬别的人物,那就更轻松了。

        珍爱生活的,都离没有孝悌之心的人远一点,因为被咬了,不但没地方喊冤、说理去,还容易变成笑话。

相关文章

  • 弟子规漫谈录(二)

    有时候,生活就是那么讽刺和不可预料,你表面上看到的,可能根本就不是某个人的真面目。 比如说,我们常...

  • 弟子规漫谈录(五)

    “而亲仁”的意思,指的是应该亲近那些有品德高尚,有仁慈之心的人。 相学里,有一个“夫妻相”的说法,...

  • 弟子规漫谈录(六)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就是《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四大原则,除此之外,就是“有余力,则学文”...

  • 弟子规漫谈录(四)

    人类的社会属性,以及群居的生活状态,决定了我们每个人始终都是一个社会人,需要扮演各种角色。 除开家...

  • 弟子规漫谈录(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当前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尤其是疫情的大背景下,谈规矩应该是很必要的。 ...

  • 弟子规漫谈录(三)

    次谨信。是为人处事的第二条行为准则,不限于晚辈弟子。 谨,就是谨慎、小心,在没有对事物的状态和发展...

  • 漫谈培训简史(完结篇)

    前情回顾: 漫谈培训简史(一) 漫谈培训简史(二) 漫谈培训简史(三) 漫谈培训简史(四) 二战结束了,人类文明进...

  • 架构文章

    架构漫谈 架构漫谈(一):什么是架构?架构漫谈(二):认识概念是理解架构的基础架构漫谈(三):如何做好架构之识别问...

  • 学习《漫谈弟子规》2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一共七个主题:首先是孝、悌,之后是谨、信,泛爱众、亲仁,最后...

  • 学习《漫谈弟子规》1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规整我们的行为。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跟随着索达吉堪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弟子规漫谈录(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my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