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NKI高效记录、复习图片笔记

作者: Premad | 来源:发表于2020-03-03 05:50 被阅读0次

自认为记忆力很好,一直喜欢写写画画,笔记倒是记了不少,但很少复习它们。对我而言,从前的笔记不过是保持注意力集中、整理灵光一现的想法用的。直到大学,学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才领悟到笔记的真正作用,不复习不可能真正掌握。还记得许多同班同学明明大一名列前茅,到了大三学习难度大的专业课时,所需要的大一的基础课内容硬是想不起来分毫。

研究生时,师兄们推荐了ANKI,当时被界面丑怕了,并没坚持使用,一直在寻找界面友好,方便管理内容的笔记工具。可无论什么电子笔记,都没有ANKI的复习机制亲切。如果只是记录,不过是把学习记录从老师的脑子转移到另一存储中而已,遗憾的是,这一存储区并不是你的脑子。

ANKI的问题当然很明显。过于零散化,不利于系统化的知识,尤其是医学类。许多突击考试的人会乐衷于bottom-up应试学习,但top-down的系统性归纳、总结往往会提供给我们创新性的视野。我的解决办法是evernote和ANKI并用。


比起从前的人,现在的大学生、高中生、甚至工作党会遇到许多图片信息。比如白板上的实验步骤、黑板上的板书、PPT截图、项目运行方案、小组讨论中的头脑风暴……从前这些需要手动记录整理的内容,现在用智能手机一张照片全部解决。但问题来了,笔记记得太容易,数量也就越多,给复习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往往更加难以复习。结果变成了,虽然记录的信息全,脑子空空也,甚至可能比从前手工笔记时代的记忆还低效。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局面,首先,笔记不是越多越好。尽全力缩减信息数量,能一张图就不要两张。其次,要定时回顾。


image occlusion 这一ANKI插件非常适合医学生。

KhanAcademy课程截图

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这样的的解剖图谱、课堂笔记、PPT截图。这张记录很棒,信息量全面,一张图解决了所有零散知识,板书是经过精心安排的。但这并不代表学习者也能完整复述其中内容,尤其是一段比较长的间隔之后,比如期中考试的时候……😂

ANKI插件image occlusion编辑模式

把这张笔记导入ANKI之后,一边复习这张图,一边遮挡关键词。许多人觉得做卡太浪费时间,其实,重要的笔记,无论如何都需要在课后立即回顾一次,这是我们记忆存储的关键点之一。错过这一时机,再复习需要重温的东西就多了,复习就变成了“重学”。非常浪费时间,对于学习内容庞大的一些专业,拖延复习如同慢性挂科。

即,第一次复习发生在第一次学习后,最晚不要超过当天睡觉前。第一次复习时,只要读一遍笔记就能回顾绝大多数内容,没有问题的地方像用马克笔一样做上如图标记。

每个人的关键词是不同的,只要你认为生涩的地方,全部可以挡住,并不需要老师来帮忙划重点。因为,现实中,无论什么工作,都不会有人告诉你重点,但问题却总会发生……

这种模式和highlight的被动模式的不同就在于,每一个标记都将成为一段时间后 active recall过程中的一个记忆cue。通过数个cue,逐步建立起牢固的记忆系统。

我经常用右下角“HIDE ONE, REVEAL ALL”的选项。如字面意义,每次只弹出一处遮挡,其余正常显示。这样不仅主动回忆了遮挡处的重点,也被动地阅读了其余信息。所以真正复习的次数远远大于遮挡的数量。一张卡真正通过时,已经不止一次阅读过了,即便被动的阅读,也是带有一定目的的回顾,提升了学习、记忆效率。

学习界面

红色的方块即是挡住的关键词之一。可以设定数个相关联的方块同时显示。

ANKI使用的首要原则就是决不能自欺欺人。只有真正回忆起来之后才显示答案。不能回忆出来,就标记为again,再学一次,万万不可心急。

第二点就是要坚持。记忆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完成了前两个记忆周期并不代表完全掌握,仍需要数个回合进行巩固,直到一辈子不忘。中途放弃,还不如不要开始,因为先前的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浪费。既然是浪费就还不如去做点开心的事,不至于浪费生命。

扇贝每日一句

如果你认为ANKI只对医学生有效那就大错特错了。一切图片笔记,都可以用这种形式复习。比如扇贝每天的句子。同样轻松导入。如图,半分钟重读这个句子,做了三张卡,这三张卡将在未来某个记忆关键点时再次出现,直到你能顺利回忆全部。

对于英语学到一定程度的人,这些句子没有任何难度,一遍足以理解。但理解不代表主动表达。真正用ANKI复习时,才惊奇地发现,添加时本以为多此一举的句子,复习时竟不能精确复述出来。瞬间对于自己学业中不扎实的成分、自我感觉良好却根基不稳的部分惭愧不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ANKI高效记录、复习图片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pv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