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婚姻育儿
不和孩子沟通的父母,怎能指导得了孩子的人生?

不和孩子沟通的父母,怎能指导得了孩子的人生?

作者: 曦水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17:30 被阅读17次

不和孩子沟通的父母,怎能指导得了孩子的人生?

1.

在教育孩子中,父母太容易自以为是。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用自己现在的经验和感受去指导孩子的生活。

这些对孩子未必适用。年龄不一样,心理不一样,做父母的也不能再恢复儿童身去体会儿童的心理。

2.没有沟通的指导,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不和孩子沟通,就不可能了解孩子的心思。不了解孩子的指导,往往会事倍功半。

《围城》中方鸿渐的父亲方遯翁,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好人。他有风雅之气,虽然有时表现得比较迂腐一点。他身上也有正气,虽然有些郁郁不得意,虽然因为没有来自政府的的褒奖有点落落寡欢。

但在教育孩子中,却缺乏和孩子的沟通,有时会自以为是,喜欢搬书,喜欢掉书袋。

方鸿渐留学归来,早已为成人。但是方遯翁并不了解自己的儿子,方遯翁对儿子的干涉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他和自己儿子之间缺乏深切的沟通对话。

表现最明显的一次就是方鸿渐留学归来,先是当地的报社请他写字,然后是当地的学校请他进行演讲。关于演讲这档事,方鸿渐自己是并不想去的,可是方遯翁替她答应了下来,不仅如此,为了演讲的好,还帮他准备了十几本线装书供他参考。

在这件事上做父亲的并不了解儿子的想法,也不知道儿子在国外学到了什么。如果能方遯翁和儿子方鸿渐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儿子的心理,知道他对演讲的情绪,接着可以再了解一下儿子在国外的生活。

演讲的题目是西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这个演讲的内容可以不翻书就得到解决的。演讲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再加议论升华,就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

可是方鸿渐读了几本线装书,才凑得了1000多字的文章。文章是凑出来的,所以自己没有深刻的体会,记不清楚。当没有带稿子的时候,方鸿渐就出了笑话。他记住的是引发自己感想的,不登大雅之堂的、容易引起误会的那些内容。

一个留洋博士在一个演讲上出了问题,是他自己不懂演讲,也是做父亲的方遯翁的指导方法有误。如果之前,做父亲的方遯翁和方鸿渐随便聊一聊,了解一下儿子在国外的生活、想法,讨论一下这个话题,恐怕比翻书的效果要强得多。

可是遗憾的是,这两个同为知识分子的父子很少就某一个问题有深入、全面的讨论和沟通。

3.压制了一时,压制不了一世

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的父亲用自己父亲的权利去指导孩子。当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可以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表面上看像是解决了问题。但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所以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一旦孩子得到自由,孩子就会泛滥、放纵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方鸿渐上大学想恋爱,便给父亲方遯翁一封信,表示要解除以前的包办婚姻关系。可却被方老先生一眼看破他的心思,被痛训了一顿,又以每月的生活费相威胁,吓的方鸿渐立马收拢了心思。

方鸿渐以正人君子的形象出现,大学里想恋爱却不能恋爱,不敢和女生接触,但碰到鲍小姐的时候,却出现了一夜情。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个人的情感一直处于压制状态,没有机会释放。而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不管是正是邪,自己都不予控制了。

而最终,做父亲的没有办法在指导孩子了。方鸿渐辞职没工作,方遯翁虽然不满,但是为了维护方鸿渐的面子,只好说儿子有正义感,并且说自己要替他想一想办法。

可是他方老先生能想的办法也只不过还是那老一套古训而己,只可以自我安慰,并不能解决实际的人生问题。大道理不错,但听到一个没有工作的人的心里,空落落的。况且对这一套已听得厌倦的方鸿渐呢!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所以儿子有了不满之心,憎恨之心。可惜这个不够争气的孩子,就是从这个家庭走出来的。

方遯翁一直给儿子以指导,想给儿子以金玉良言,却不知道听听对方说什么、想什么。不明白孩子的心思而给予的指导,有些盲目而无用。

最后,遇到问题时,做父母的比如方遯翁还不如实事求是的说一句,你们早已长大,生计需要你们自己解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么?事实求是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无力,也是让孩子成长起来,有担当的办法。一味地好面子,维护了虚的面子,却被人看透了内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和孩子沟通的父母,怎能指导得了孩子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rw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