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双胞胎神兽,新晋一年级。
随着一年级学习任务的增多,幸福同学开(diu)朗(san)活(la)泼(si)的特点终于愈发明显。
作业没有写完不是不会,而是因为马虎;
铅笔橡皮不是弄丢了,而是和同学打闹时被抢跑了;
英语单词刚刚教完,5秒钟后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
这一码码的帐都被老母亲记在了“小本本”上,时不时就要拿出来弹劾他一下,希望时刻提醒他一定要专注一定要认真。
晚上英语时间,刚刚提醒完的一个熟悉的单词,瞬间又被丢到九霄云外,仿佛我刚刚的努力没有发生过,于是老母亲的絮叨模式自动开启:
“幸福,这个单词5秒钟前才教完你,你立刻就忘了,你到底有没有用心在读呀?”
“你最近总是不够专注,你要注意这个问题呀。”
“就算你聪明,没有勤奋和认真一样没有办法把东西学好学精的。”
真的希望通过一遍遍复读机式的提醒能够让孩子长点心,希望这一遍遍的提醒能够进到孩子的内心,随之在未来能够长长心。为娘的真的好捉鸡呀,同时还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愤悄悄冒头。
话音未落,孩子发话了:“妈妈,你别说我了,最近你老说我。”
也许听到这句话,很多老母亲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不是你不长心,不认真,我会说你吗?”
如果这样我们就进入到了和孩子较劲的死循环,我们在和孩子就这句话争个对错,在争对错的同时“读书”这个正事儿估计就被抛在了和孩子“评理”这件事之外了。
先来按个暂停键——STOP!
趁着停下来的功夫,看看孩子这句话发出的信号:“妈妈,你别说我了,最近你老说我。”
其实孩子在说:“妈妈我知道了,我也很抱歉,但请不要再说了,否则我就要受不了了。”
这个时候尊重孩子,适时闭嘴很重要。
身为父母,我们有提醒的义务,但请不要把唠叨当成了提醒。唠叨其实是父母在释放自己内在的焦虑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把唠叨当成了让孩子长记性的良方,殊不知当我们被别人唠叨时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同时心里还嘟囔着“烦死了”。
当然为了不絮叨也不能不说话不教育,就事论事的提醒也许会更招娃待见:“幸福,这个单词妈妈教了3遍还没有记住,需要注意什么原因喽。”
就事论事,停留在当下,不去评判孩子的品性和习惯,也许还能就为什么学不好记不住共同探讨出内在的原因呢。
就单词这件事,我才发现我说出的话和孩子理解到的含义完全是两码事,信号对不上,岂能学好。
别把唠叨当成宝,就事论事才最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