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吃的吗?”
“烤鱼怎么样?”
“烤鱼,北方现在也很多啊。”我抬头看着面前的烤鱼店,“而且这家开到我们那里去了的。”
“哎呀味道肯定不一样啊!”
约一个小时后,我们走出烤鱼店。
“这味道比我们那边的咸点,辣点,麻点。”我诚实的说。
小F叹了口气,“算了,本来也不能指望这种商场里的连锁店有什么特制的味道。”
小F是我的发小,我们是中学同学,六年的情谊。毕业后他考到了四川,而我留在北方读书、工作。他大学毕业后来到重庆工作,自诩已经对整个雾都了若指掌。
“你现在是不是特别能吃辣?”我问。
“每一个来玩的朋友都这么问,这句话简直让我都不想回答了。”小F翻了个白眼,“就好像学了英语就会有家长要你表演两句,学了乐器就会有朋友让你给他秀一段似的。难道来了重庆就一定能吃辣吗?不少本地人吃辣都还要上火起痘痘呢。”
“哇,吃辣就起痘痘,那岂不是很惨。”我不由得插了一句。
“……确实很惨,每次出去吃火锅,我们在这吃,人家只能看着。”小F补充道:“最可怕的不是一点儿都不吃,而是不能敞开了吃,你知道,火锅这个东西本来就不顶饱,还特别香……”
“所以,吃两口吊起了胃口又不敢接着吃,简直要崩溃了啊。”
“不仅如此,你还要看着桌上其它的人吃,啧啧……”
吃完烤鱼,又来了一轮酸辣粉、钵钵鸡,我感觉自己的嘴已经没有知觉了。
“要不买点饮料喝吧。吃了这么多都挺咸的。”小F提议道。
“矿泉水?”我现在只想喝水。
“要不喝个奶茶得了。”
“呃,我要冰的。”
看着面前的奶茶店,我感觉一阵阵眼熟。
“这家店原来也是全国连锁啊……而且你们这里也这么多人排队。”
“这家人多我们可以换一家的,如果你不想喝这家也可以换啊。”
“虽然我从来不喝奶茶但是我们换一家吧。我看看还有什么别的不一样的店。”
很绝望的是,接连又看了两家店同样是全国连锁的品牌。好在人倒是没之前的那么多。我本来打算随便喝一家就行了,没想到小F狠了心要找一家“不一样的店铺”。于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又走了十分钟到了临近的另一片区域,终于看到了一家我没有见过的品牌。
“哼,来,看看喝什么?”
“啊,奶茶,奶盖茶,果味气泡水。”我看着菜单,“我很好奇这些品牌印这么多种产品上去,难道每一种都能卖得很好?大家喝的本来就只有那几样,印这么多反而让人选择困难啊,结果是看蒙了之后又选择永不出错的经典款,这不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嘛。”
“难道没有你没喝过的?”
“呃,怎么说呢,刚刚看那几家的时候我就发现其实大家卖的东西都差不多,只是包装长得不一样罢了。”我说完赶忙接道,“给我来一杯乌龙奶盖就行了。”这是避免小F的倔劲上来,我们又得另寻地方了。
“我们这里正山小种奶盖是推荐款哦。”销售妹子点了点菜单上某个位置。
“嗯,算了,别管什么红茶做成奶茶都是一个味儿。”我摇摇头。在我后面,小F也皱着眉头看了菜单半天,嘴里念念有词。
“你不会也不知道喝什么了吧?”
“唉……天天喝的那几款不想喝,但是没喝过的看着名字又不想喝。”小F答。
城市之间有区别吗?看着重庆的上坡下坡,街上行人的气质风貌,我觉得有。但是看着各种商业业态,我又感觉不到明显的差异。商品首先完成了同质化,而天天使用购买这些东西的人们会不会也同质化呢?
“应该不会吧。”小F学的是营销学,“毕竟,虽然品牌是那些品牌,但是针对不同地区采取的销售策略和实际投放的产品还是会根据地域差别做差异化调整的啊。”
“我感觉除了饮食,其它的差异都不是绝对差异。”我指了指服装店,“比如衣服,追逐时尚的人们会从各种渠道知道这一季度的流行款式,然后购买,而这个流行款式不光光是我们全国的款式,在现在,是全世界都在追同样的潮流,而且是自下而上的跟潮流。”
“我觉得这种问题不存在。”小F说,“如果你认真想一想,你会发现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同质化,哪怕是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封建时代。比如每个朝代都有当朝流行的服饰,而且这种服饰变迁和所谓文化传承关系不大,完全是自下而上模仿皇族和地主阶级的审美。即便在一些朝代皇帝是由非汉族的人来当,也没有妨碍中下层民众自发地模仿。”
“最要命的是,模仿不光是外在服饰,连娱乐生活还有饮食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小F灌了一口奶茶,“就和现在一样,那些网红、超模吃牛油果,看到的人也会去吃牛油果,尽管他们不需要在公众面前展现体型,也用不着吃它来减肥——更别谈有几个人真的爱吃这青草味儿的玩意。而等到这股潮流过去,大家又会去追捧其它的饮食。”
“那也就是说:同质化的背后,是大家向往上层生活引发的模仿?”我咧了咧嘴,“就是说幻想自己吃了牛油果去了马尔代夫也就像那些土豪一样过上了好日子?这个太假了。”
“假确实是假,但总归是个奔头,虽然等到我们开始模仿的时候,潮流的引领者们早已经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了。”小F摊摊手,“咱们觉得冷想起来买秋装时,店里的春装都打好样了。自古以来其实普通人的生活模式没有太大改变,但人们需要一个榜样,通过对比,告诉自己‘生活在变好’。”
“啊……真是让人沮丧。”我揉了揉脑袋,“比起以前,我们的生活确实好太多了,至少……不用担心冬天被冻死,遇到饥荒被饿死。但像你这么说,我们的很多关于生活的期望就很可笑了啊……”
小F没说话,只是灌了一口奶茶,把话题引到了别的地方。
“话说回来,我承认很多东西还是没法同质化的。”我看着菜单上二十块钱一个的烧饼,决定只点一碗豆浆算了——这碗豆浆标价十块。
“你是说这个豆浆油条烧饼吧,哈哈。”小F倒是不含糊直接来了一套,“在我们家里,谁在下午三四点吃这些啊,可是在这边很多人都是下午甚至晚上跑来‘打卡’。”
我们都知道他说的打卡是指拍一张照片,然后上传朋友圈微博,当作日常一样例行秀一波自己的生活品质。不过说真的,这种吃法确实很难以接受,即便代入网红店的标准也让我这个北方人感到奇怪。
“这就是南北差异了,毕竟在南方早餐里面豆浆油条只是众多选项中的一个——而且是很不本土的一个,所以也没有什么必须早上才能吃的规定。开成网红店以后就更没人在乎这个了,你就把这家店当成港式甜品店就不觉得奇怪了。”
我试着把面前的“红茶豆浆”当作一款甜品对待,果然心理感觉舒服多了。
“不光是这个,反过来看,南方人会觉得我们中午晚上吃馒头很奇怪,因为他们根本不会把馒头当作主食,彼此彼此。”小F还向我讲了个刚来这边上学时,本地同学看不惯北方同学们中午去买馒头的故事。类似的段子我倒是在网上看见不少,但直到身处这个环境里面,我才渐渐找到了一点真实感——还有亲自遇上这种事情时那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所以你只需要问问他们吃米饭会不会拌糖就行了,他们一定能懂的。”我还顺便给他支了一招。
餐齐了,我先喝了一口豆浆,感觉并不好喝——没我期望的高。
小F看到了我露出的表情,“你觉得豆浆怎么样?”
“豆浆味儿淡就不说了,红茶味也非常淡,估计就是把红茶泡了泡然后混进的豆浆里,不是一起煮过的。这样一来别管之前豆浆淡不淡,反正现在都冲淡了。”
红茶有没有煮过,这个区别很大,我们品红茶的时候会用泡的,然后慢慢品味每一泡里面的口感变化,但是如果要和其它材料混合,泡出来的红茶汤就太淡了,只有用火去煮才够浓。当然,目前没见过谁用金骏眉这类茶叶去煮,那种茶是用来小口细品,而非大口过瘾的。通常用来煮着喝的红茶是锡兰、阿萨姆之类,要求不高就用祁门红茶,都能得到很浓但缺乏层次感的茶汤。
“也许人家就是想调出这种比较轻的味道?”小F犹豫道。
“是啊,我们还是别去琢磨‘专业人士’的做法到底是好是坏了,这一般都挺蠢的。”我几口把豆浆喝完,“不过下次可别来这了。”
“不瞒你说,我之前也只来过一次,那次点了个烧饼。”小F坦白道,“而且,是别人请的我,二十几块的烧饼我可舍不得吃。”
“那烧饼怎么样?”
“嗯……挺香的。”
“没了?”
“就一个烧饼你还想怎样?”
隔了半响,我俩相视而笑,笑得很贱,很俗,很低端。
所以,别管油条加没加矾,十块钱一根的油条也只能存在于南方小资的日常生活之中。倒不是说北方人更精明,而是我们把装逼的地点放在了南方小吃网红店里,相应地把四块钱的凉粉炒作成了两位数罢了。说白了,外来的和尚就是能念经。
比如开遍了省城大街小巷的重庆小面,在重庆五块钱一碗,到了这里要至少十元一碗,而且吃过的北方人都说吃不饱,更别提那改良过的味道还被重庆本地各种街摊小馆儿碾压——还真不是口味差异导致的评价分化,你看小F,现在根本是无辣不欢,北方人也不是吃不出来哪一种辣更好吃。
同质化影响的只是外在的形式,我摸着肚皮想到,看上去也许一样,但内核大不相同。无论南北还是穷富,同质化的一直也只有形式而已。
“我真的要说,要是重庆小面做得不麻不辣,那还吃个屁。”小F转向我,“要不你在这儿学个手艺回家开个正宗的?”
我翻了翻白眼,“你以为没人试过吗?但是你想,我们那边谁知道到底哪家正宗,哪家不正宗?”
“你去没去过上海广州等地方?”
我想了想,答:“上海去过一次了,感慨那里很先进,就是先进的太多,导致模式根本没法复制——你到了二三线城市会发现:在上海,消费者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在这边大家根本连基本的概念都还没有形成,那都不单单是开拓市场的问题了,你还得给整整一城的人做新消费观培训,想想头都大。”
在离别的公交站台,小F刚刚把香烟点燃,他要坐的车就到了。他无奈地猛吸一口把烟掐灭,冲我摆摆手,走上了公交车。
我看了看表,晚上八点四十分,夜色下的重庆比起家似乎更热闹,看着一脚急刹停在站台前面的另一路公交车,我迈步走了上去。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