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幼时,蜗居于乡下草厦以及其它空闲地儿的马蜂窝特多。距今大概也就五十年的样子吧,彼时家家户户孩子都多,孩儿们冷不丁遭受到马蜂的叮咬那是常事,可于那些母亲们来讲就是件很心疼的事情了,最常见的情形是:孩子——通常是男孩子——双手捂头,大哭着,母亲似乎任怎么安抚也不记事。不过,被螫了之后的滋味的确不好受。可男孩子的倔巴劲儿通常就在这里表现了出来:来自敌方的伤害越大越深,这一厢便越不服,越要把你捅下来,为民除害。
于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携着竹竿,甚至捎带了一把修剪树木的长把剪刀,浩浩荡荡便出发了。你瞧,小孩子通常比大孩子还跃跃欲试呢。
马蜂实际也是怕人的,要不然就不会把蜂巢选择草厦和其它无人居住的闲旮旯里。这些地方除了抱柴禾,人们一般不咋来,盖因农家的柴厦深处大多闲置着一口备用的棺材,瞅上去让人很不爽,可你让它们不放于此的话放哪?
与马蜂的争夺战的在孩子们的组织下还怪像模像样呢,全然一副军人打仗的样子。
可一番捅杀后,就是另一道风景了,跑到跑,叫的叫,哭的哭,仿佛世界末日一般。
不过不用担心,它们会重新修整,再次前来,直到完全端下蜂巢,放算完成战斗任务。
除了一般的捅马蜂窝,男孩子里还“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天生刺儿头呢。
说来也简单,一些男孩子找来一根长竹竿,在竹竿顶端绑上麦秸秆什么的。快靠近那蜂巢的时候,点燃稻引燃物,然后把腾起的浓烟伸向马蜂窝。马蜂一哄而散,燃起的烟雾不知熏死了多少马蜂。接着用竹竿捣坏蜂巢。看着疯狂伤害我的千军万马就这样烟消云散,心头有了一点报仇雪恨过后的欣慰和痛快。
孩子的思维里只有幸灾乐祸,想想也活该,谁让它们欺负一个小孩呢?后来听大人们讲,蜇人的马蜂把毒刺刺进人的身体后,它们自身也活不了多久就会死掉。它们一般是不会轻易蜇人的,除非有人进犯它们的领地。马蜂蜇人,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悲壮行为,是一次英勇自卫的同时也是在赴一场同归于尽,想过后,也觉得它们有点可怜!
哥哥们说,那些跑掉的马蜂还会再次聚集起来筑巢的。从我家去塆旁边晒场的路上,要经过一间生产队的公房。后来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在公房的屋檐下出现了一个新的马蜂窝。由于有过那次惨痛的教训,我是再也不敢主动招惹它们。我甚至怀疑这就是被哥哥他们用烟火熏跑的那群马蜂,难道它们是跑回来复仇的?一想到这里,心里就十分不安。每次路过那间公房,我都绕着走,也相安无事了一阵子。胆大的哥哥们又如法炮制,用烟熏死了富态的蜂王,熏跑了战斗力极强的工蜂,也收获了不少白白胖胖的蜂蛹。把蜂蛹油炸后,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好像很美味的样子,长大后才知道那也属于山珍之一。
再后来学了生物学的生态链知识,明白了不管是蜜蜂、马蜂还是黄蜂,它们的出现都是原由的,它们都是自然界的成员。有蜜蜂的地方,说明附近还有较好的生态环境,还有花香,我们不主动伤害它们的身体,不去侵犯它们的领地,不破坏它们的家园,人与蜂是可以和谐共处相安无事的。每到野外旅游,看见油菜花里忙碌的蜜蜂,有时孩子如果穿了鲜艳的衣服,会惹来蜜蜂的追逐,有人喊“打死”那些蜜蜂马蜂,我则会及时挥赶但不会去伤害它们。因为有过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我知道,伤人及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