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知识与智慧,思考与真诚,人心与人生

知识与智慧,思考与真诚,人心与人生

作者: 刘绍发 | 来源:发表于2022-05-20 13:57 被阅读0次

我们为什么学知识?不是为了装一肚子知识,而是用这些知识来启发自己的智慧。

知识自外来,无有穷尽;智慧自内生,亦无有穷尽。

如果为学知识而学知识,那么学再多的知识,你最多只是一个学问家;而且,人生有限,知识无穷,以有限的人生,去学那无穷的知识,知识没学完,人早已疲倦不堪。

知识就如引发核反应的催化剂,作用在于催发人内生的智慧。如果不能催发你内生的智慧,那你的学习,就是失败的学习。

朱子为《大学》“格物”一节补传,说: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朱子此说,虽然根本错了,颠倒了本末_必须有心在焉,置心不顾,全靠外学,就是不知“物有本末,事有先后”;却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知识学到一定程度,往往可以很好的启发你的智慧,让你一通百通,从此开悟。

为什么又说朱子是颠倒了先后、本末呢?从朱子不理解《大学》为什么把“所谓诚其意者…”放在“知本”之后、少了“格物致知”的传,就可以看出,没个真诚的想“格”、想“致”的意在,靠什么去“格”、去“致”?最后,又能“格、致”出个什么来?!

“心不在焉”,缺了我们自己的这个“灵明”的主宰,没有一个在“心”之萌动时,产生的那个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真诚的“意”的引领,自然就会“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茫茫荡荡的不知道该干什么?在干什么?自然就成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这是题外话。那么知识如何催生你本有的智慧、化为智慧的呢?

关键在于是否会思考和反思反省。人生不思考,就是虚度人生;学习不思考,就是不会学习,也会心生困惑,更不可能催生智慧、转化为智慧。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不是智慧,能不能转化为智慧,就在你能不能思考、会不会思考?能否催生你内心的智慧?

人,智慧自有,而人常不信,之所以不信,就在于死学而不思,总不能“开悟”。

慧能六祖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佛家说:“菩提自性,智慧自有”;阳明先生说:“心之全体湛然虚明,万理具足,无一毫私欲之间;其流行该遍,贯乎动静,而妙用又无不在焉”。

人生处处皆学问,所以《红楼梦》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会思考、善思考,会把这所见事、所历情与人生、社会、宇宙结合起来思考!

所有的知识,或是在解释人生、社会、宇宙,或是人生、社会、宇宙知识的归纳总结,都是为了指导人生、服务人类社会。知识因人类而有而产生!

我们常以为,愚蠢的人是学知识少的人,殊不知,是没有智慧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学知识少的人,只是接受到的书本知识的“刺激”少、催化剂少,如果他能处处留意,时时思考,一样智慧多多;反之,即使学到的书本知识再多,如果不去思考,那一样也可以是有知识的蠢人!

心善心诚的人,学知识快,智慧也高,为什么?《庄子》说:“莫若以明”,又打比方说:一个外交大臣,皇帝交待了一句难听的话,转述给另一个皇帝。如果怕激怒对方,既想维护自己的皇帝,又想不让对方的皇帝难堪,于是自作聪明,痛苦思考如何转述,用自己以为圆滑的话去讲,反而会丢了自己的性命,不如实话实说,照直说。

《中庸》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内心真诚,天生就明白道理;明白道理的人,自然会做到为人真诚。

为人真诚的人,内心如明镜,外来的东西,照在其心上,可以真实的反映其本来面目,内心非常清楚、明白这事物的道理;而且在事情过去以后,也能丝毫不放在心上,人因此也活得轻松自在。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复旦大学哲学史教授王德峰曾讲:看一个人悟性高不高、学习能力强不强?在他三岁时候,父母把他带到一个偏僻的小巷子的垃圾桶旁,看他如何对待正在吃垃圾桶里不干净食物的流浪汉。如果他心有不忍,请求父母为流浪汉买干净的食物,那么,这个孩子悟性一定高!

为什么?因其心诚心善!

反之,为人狡诈,自作聪明的人,内心就如蒙了厚厚的一尘灰,遇到事情,以已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但不能很清晰把事情的道理看穿看透,反而因为心事重重,活得苦过得累,尽管在人前装作很潇洒。这就是真正的愚蠢!

人生之累,累在自己的心。有心而无心、无心而有心,才会真自在、真风流,一如魏晋的“竹林七贤”。

相关文章

  • 知识与智慧,思考与真诚,人心与人生

    我们为什么学知识?不是为了装一肚子知识,而是用这些知识来启发自己的智慧。 知识自外来,无有穷尽;智慧自内生,亦无有...

  • 智慧与真诚

    “礼”的原意是要提供一套社会规范,使我们内在的感受得到适当的表达。 不过,礼一旦形成后,也可能成为桎梏,处处限...

  • 知识,智慧,行动

    智慧与知识的均衡比例,从来没思考过智慧和知识的关系,一直感觉知识就是智慧,读到《十四堂人生创意课1》的第十一堂课才...

  • 知识与智慧

    一个年轻人问长者:“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什么?”长者说:“知识是来自心外的,智慧是由心发出的。”年轻人又问:“能具体...

  • 知识与智慧

    知识就像是吃的粮食,是具象的,可以是苹果,可以是面条,可以是炸洋芋;智慧是抽象的,是方法论,甚至是价值观。食物不消...

  • 知识与智慧

    知识岂能玩弄智慧, 愚妄人得知识以为至宝, 却不知自以为聪明, 而智慧更胜于知识。 古语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然...

  • 《知识与智慧》

    有知识的人,很多 有智慧的人,很少 有知识的人,聪明 有智慧的人,很傻 有知识的人,用脑想事,想的多,做的少,纸上...

  • 知识与智慧

    知识分两种: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显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的、有意识说出口的、不受时空条件所限制的事实。默会知识是指过程...

  • 知识与智慧

    教学,是一名教师的日常工作。德智体美劳,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进步,都必须落实到每日每时的教学工作中去。如何在日...

  • 知识与智慧

    知识与智慧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啥?其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仅仅是一种记忆,而后者可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当然,如果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与智慧,思考与真诚,人心与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yf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