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权德舆往事。王红霞教授

权德舆往事。王红霞教授

作者: 9b6999f84d68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17:28 被阅读8次

原文地址:唐代大文学家、天水人权德舆往事作者:甘肃闫鹏飞

三知贡举 一代“文宗”

——唐代大文学家、天水人权德舆往事(原稿)

一位祖籍在天水的唐代宰相权德舆,被誉为“上继独孤,下启韩(愈)柳(宗元)”的大文学家、朝廷重臣,他在历史上有怎样的文学成就,其祖籍地在秦安何地?近日,记者采访了四川师范大学权德舆研究专家、苗族女教授王红霞博士生导师,秦安县有关学者。

(权德舆画像)

名门神童 仕途通达

今天,许多人熟悉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等唐代大文学家,但与其同时代的天水人权德舆,不但是官至尚书、同平章事的宰相,也是一位鼎鼎大名的大文学家、是一位与韩愈、柳宗元齐名的唐代文学家。近日,记者通过电话和网络,采访了研究权德舆专家王红霞教授。

王教授介绍,权德舆是中国历史少见的大文学家、朝廷重臣,他被推崇为中唐文坛的“盟主”、“宗匠”,是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韩愈称他为“行世祖之,文世师之”,杨嗣福称其诗文“独步当时,人人心伏”。只是唐代以后的史料中,记录他的文学成就越来越少。据有关史料,权德舆(公元759年-818年),字载之,在兄弟中排行老三,祖籍天水略阳(秦安县王尹乡),出生在江苏润州丹徒(江苏省丹阳市)、后迁至润州练塘(江苏常熟市练塘镇)。

权德舆从小成长在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官宦世家,是一位神童式的人物。他的祖先从秦代开始居住天水,从他的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开始,其家数代为官,权翼任前秦苻坚右仆射(仅次尚书)、他的八代祖权始璋在隋朝卦千金公、他的七代祖权荣在隋朝封鹿城公、他的六代祖权诞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他的五代祖权崇本为滑州匡城令、他的曾祖父权无待为唐代益州成都尉,他的父亲权皋曾为安禄山幕僚,但在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之前,权皋觉察后当机立断,连夜投奔至朝廷。

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他“3岁知变四声,4岁能为诗”。15岁时已有百篇文章流传,其创作的《童蒙集》十卷,让他在青少年时就有了文学名气。他21岁时为淮南黜陟使韩洄的省校书郎,22岁时任江淮节度使包佶的试右金吾后曹参军,26岁时在家闲居并与崔造之女成婚于练塘,27岁时再次入仕为江西观察使从事。

唐贞观七年, 32岁的权德舆闲赋在家时,因为文学才能出众,被皇帝封为太常博士,次年他入京师升左补阙。他35岁时任起居舍人知制诰、并为贤良方正之考官,43岁时任礼部侍郎、知贡举,46岁时再知贡举并转任户部侍郎、朝散大夫,47岁时转兵部和吏部侍郎、吏部选,49岁时任太子宾客、50岁时升任太常卿,51岁任礼部尚书、同平章事,55岁时任东都留守、太常卿,56岁时任刑部尚书、兼任山南西道(今汉中)节度使,60岁时因病辞官返乡,在回乡途中逝世。他逝世后,被朝廷追封为尚书左仆射、谥文。

权德舆在朝廷先后担任兵部、户部、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在古代文学家中较为少见。一般官员能够主持一次朝廷考试已经很难得,但权他先后3次主持朝廷考试,贞元十八年考录23人、十九年考录20人、永贞元年考录29人,他考试时坚持举贤任能、反对徇私舞弊,其录用和任用的官员上百人,绝大多数人政绩突出,受到世人称赞。

他从政时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并倡导严惩贪官污吏、减少百姓赋税。其的文学成绩从童年写诗开始,有大量诗词和散文流世。

(王红霞教授)

一代文宗 才华出众

权德舆被称为中唐文坛上的“宗匠”,是唐代大文学家,流传至今的作品有《权载之文集》50卷等,其数量大体与韩愈存世诗文数量相当。

王红霞介绍,权德舆3、4岁就了解诗词韵律,4岁时能够写诗,15岁时其文才已在唐代文坛上崭露头角,这样的文学才华在当代也极为罕见。他的诗词风格“上承初唐余脉,下启中唐雄风”,《权载之文集》文集50卷中有诗词10卷、356首(包含赋3篇),在《全唐诗》中选其诗10卷。他撰写的散文主要流传在碑志、序言方面,数量多达83篇。他在文学创作上主张诗词不但要“缘情放言”,也要合适传统礼仪。

十年曾一别,

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

夕阳千万峰。

这首著名的权德舆《岭上逢久别者又别》五言诗,用朴素的语言把亲友久别重逢后的再次离别,写得自然而意境深远。他的诗作多数语言精辟、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中唐时,韩愈一派在朝廷主张排斥佛道,独尊儒术;权德舆与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一派则主张以儒为本,儒释道三教融合发展。两派不同的观点共存,共同推动了中唐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权德舆诗作既有盛唐之雄气、又兼具中唐恬淡自然的风格;他的散文主张革正文体,人们形容其文章“如朱门大第,气势宏敞,廊庑廪厩,户牖悉周”、又说其诗“权之藻思,文质彬彬”。他中年后进入朝廷便仕途一路通达、久居要职,被时人尊为“文坛盟主”,是中唐平正文风的代表者。

(秦安县王尹乡王明、县志办王广林)

籍贯秦安 遗迹两地

权德舆祖籍秦安县,至于究竟在什么地方?目前有王尹、西川两种说法。

秦安县王尹乡党委书记王明向记者介绍说,《新唐书》等记载,权德舆为天水略阳人。明嘉靖十四年胡缵宗编著的《秦安志》有,秦安第七沟、权家衙,有权文公宅、权安丘墓、权参军墓等。在明正德年间,有人在当地掘得石碑上刻有“权德舆”、“权德奂”名字。文中的第七沟,现为王尹乡全家窑。清道光《秦安县志》有,清乾隆八年,有人在第七沟掘得一块破碎石碑,当时秦安县令牛运震派人取回观看,是韩愈为权德舆撰写以的“韩昌黎文公墓碑”。牛全震派人“求权氏子孙,仅得一、二农人。”这说明,在清代乾隆八年时,权德舆后人,也就是权姓人在全家窑,仅有一、两户。虽然该碑后来失传,但可证明权德舆祖籍地在王尹乡全家窑。目前在王尹乡境内没有发现权姓人家,但在全家窑附近有姓全的人家10多户。当地还有一种说法,全姓由权姓演变而来。至于什么时候、什么原因?目前尚无史料证明,只是一种传说。

秦安县志办公室主任王广林向记者介绍,秦安是“权公故里”,明嘉靖21(公元1542)年,秦安知县杨纶,在凤山上修建了权公祠、内有权公像。权公的祖籍地还有一种说法是在秦安县西川镇歹家窑。民国33年立的《唐相国权公林碑记》(该碑现移至凤山)和《权公林记》中有,秦安西山权家坟历史最久,为殷商武丁之后,在楚国被灭后迁来天水,居住在秦安。民国33年时,当地人在权家坟集资植树造林以纪念权公,至今,当地还有“权家坟”的地方。

目前,秦安县的歹姓主要分布在西川镇歹家窑等地。有人说,当地歹姓源于权姓、为权德舆之后,但没有更多的史料证明。

综合分析,权德舆的祖先在王尹乡或西川镇两地都生活过,或在两地同时居住,或先后在两地生活的可能性大,但缺少相关史料证明,需要进一步研究。

阅读延伸

王红霞,女,苗族,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她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中华文化论坛》等报刊发表文章20多篇,编著有《宋代李白接受史》、《权德舆研究》、《汉语实用惯用语法》等。

《权德舆研究》由巴蜀书社出版出版,主要章节有权德舆先世及行事系谱、权德舆交游考、权德舆诗歌艺术、权德舆散文艺术特征、权德舆的儒释道观等。

(本文始发《天水晚报》2014 11 15 10)

相关文章

  • 权德舆往事。王红霞教授

    原文地址:唐代大文学家、天水人权德舆往事作者:甘肃闫鹏飞 三知贡举一代“文宗” ——唐代大文学家、天水人权德舆往事...

  • 权德舆詩

    好久不写作品,今日手痒,查阅字典后勉强为之。 权德舆詩: 随风柳絮轻, 映日杏花明。 无奈花深处, 流莺三数声。

  • 权德舆母亲

    ◇告先公贞孝公文 维云云。敢昭告於考赠太子太保贞孝公妣赠绛郡太夫人陇西李氏,追惟龀岁,奄失严训。迨至立年,再锺荼蓼...

  • 权德舆外舅

    ◇祭外舅相国安平公文维贞元三年岁次丁卯十二月朔,子婿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权某,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敬祭於外舅故相右庶...

  • 权德舆表哥

    ◇祭卢华州文维贞元十六年岁次庚辰四月己巳朔越八日景子,从表弟朝议郎守中书舍人云骑尉赐绯鱼袋权德舆,谨遣使以清酌时羞...

  • 权德舆外甥

    维元和十年岁次乙未四月壬寅朔六日丁未,外舅太常卿权某,敬以清酌时羞之奠,致祭於故秘书少监赠绛州刺史独孤郎之灵。 噫...

  • 权德舆女儿

    独孤氏亡女墓志铭(并序) 元和十年岁在乙未冬十月二十一日戊午,故秘书少监赠绛州刺史独孤郁妻天水权氏,寝疾终於京师光...

  • 权德舆姑父

    ◇润州丹阳县尉李公夫人范阳卢氏墓志铭(并序) 夫人姓卢氏,范阳人,北齐黄门侍郎思道之五代孙也。曾祖悌,皇高道不仕。...

  •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玉台体① 权德舆②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③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④归? 注释 ①权德舆(759~818),字载...

  • 以系列七绝演绎情色故事:权德舆《杂兴》五首注解

    以系列七绝演绎情色故事:权德舆《杂兴》五首注解 @笑独行[编注] 【笑独行解题】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权德舆往事。王红霞教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zx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