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写作的进展,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一些东西:你可能可以提出一个主张、定义模糊的术语、提供理由、检验假设、进入证据部分,却无法找到可靠的证据来支持你的主张。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会让人突然感觉十分沮丧。
尽管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论证,但很多人试图继续用贫瘠脆弱的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论点,通常他们会用很多个人的事例和证言来作为证据。但是,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反应不是一个批判性思维者应做出的行为。
我们应该持有经得起检验和推敲的信念,抛弃那些无效的部分。所以,不管你对一个结论的感受有多强烈,或者你多么喜欢你的理由,如果没有足够好的证据来支持你的观点,最好的选择就是把它当成一次学习经历,然后重整行装再出发。
2.所谓替代原因,即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它能够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找出替代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关于因果关系的结论进行回应。
3.因果性的结论应该包括足够多的因果因素。至少写作者应该向你说明,他在结论中强调的因果因素仅仅是很多可能的促成原因之一,即只是一个原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
4.在你努力找到各种原因时,要警惕一个倾向——沉浸在“确认偏误”当中,即只努力寻找并依赖和我们的信念相一致的证据。
5.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因果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6.因果混淆谬误: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7.忽略共同原因谬误: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8.事后归因谬误:假设乙事件是由甲事件所引发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甲之后发生。
9.我们还会受到一种常见的偏见——“基本归因错误”的影响,这种错误在于我们总喜欢认为别人的行为来自其内部因素的作用(他们个人的性格特点),而不是来自外部因素的作用(环境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