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会通过个体的方式去看待世界,比如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们和他们怎么看待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换一个尺度,从基因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呢?
正如我们所知,几十亿年前在“原始汤”中,也就是海洋,逐渐由于各种环境条件无意形成了一些有机物质,在阳光的作用,有机物质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分子,在某些时候一些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和其他分子不一样,它的特殊性在于能够复制自己;这就是复制基因,它能够自我复制;并依赖于原始汤中的一些结构稳定的构件。这样原始汤中就会有很多这种分子的复制品,当然复制过程可能会出错,也就是会出现变异,正是这种变异或者差错让进化成为可能。这样原始汤中可能就会有好几种不同的分子了,经过自然选择,这会产生一些稳定的类型的分子存在。这也同时说明了,进化本身不存在好坏,进化是偶然发生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进化都会发生,这个世界不变的也许就是变化了,也包括进化。在生物形成之后,这些复制基因进入到生物体内,一样遵循着自然选择的法则,生物体成为了基因的载体,也叫生存机器。
现在我们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一看一些有趣的人类关系的事情。我们先来看一看从基因的角度出发,人类的亲缘关系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出现某种意义上的更亲近感,或者一些亲缘关系间的利他行为呢?这里先讲一个概念,叫亲缘关系指数来指代两个亲属之间共有同一个基因的机会。比如,两兄弟的亲缘关系指数是1/2,就是他们任何一个的基因有一半的机会为其他一个所共有,实际基因共有可能多余一半或者少于一半;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缘关系指数是确定的1/2。这里有个简便的方法判断亲属之间的亲缘关系指数,任何两个A和B的亲缘关系的人,首先查明他们的最近一代的共同祖先,然后计算代距,从A开始上溯其历代祖先,然后到共同祖先那里的时候,再从共同祖先一代代往下数到B,这样世代总数就是代距n。亲缘关系指数=最近一代的共同祖先个数*(1/2)^n。如下图所示,A与B的亲缘关系指数为2*(1/2)^3=1/4。如果A身就是B的最近一代的祖先,他们的代距为n,那A与B的亲缘关系指数为(1/2)^n。
代距计算图了解了这亲缘关系指数之后,那我们可以知道,父母和子女的亲缘关系指数是1/2,兄弟姐妹之间的亲缘关系指数也是1/2,第一代堂表兄弟姐妹之间的亲缘关系指数是1/8,第二代堂表兄弟姐妹之间的亲缘关系指数为1/32,但第三代堂表兄弟姐妹之间的亲缘关系指数为1/128,这就像你与一个陌生人之间也有可能共有某个基因的概率了,所以第三代堂表兄弟姐妹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际上和陌生人差不多了。当然这里只从基因角度解释,而不涉及具体人群,毕竟有很多人从小一起长大,有丰厚的感情基础。
除了亲缘关系指数之外,还要考虑一个肯定性指数。也就是说能肯定谁是你的怎样的亲缘关系的程度。比如父母与子女的亲缘关系指数并不比兄弟姐妹的亲缘关系指数高,但肯定性却大得多,毕竟肯定谁是兄弟姐妹没有肯定谁是你的子女更容易。所以在亲缘关系上除了考虑亲缘关系指数之外,还要看下肯定性。如果我能确定B是我的弟弟,那我照顾他应该像照顾我自己的子女一样。因为无论从确定性还是亲缘关系指数来看,确定的弟弟和子女都是一样的。对于很多物种,母亲比父亲更能肯定子女是自己的,所以父亲不像母亲一样乐于抚养下一代而操劳是正常的。同样,外祖母比祖母更能识别谁是她的外孙和外孙女,所以外祖母比祖母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也是合乎情理的。同样,舅舅对外甥或者外甥女的利益应比叔叔伯伯更感关切,从基因的角度,舅舅应该比“父亲”表现出更多的利他行为,因为他有更大的理由信赖与这个孩子的亲缘关系。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上面的各种感受呢?!
回过头来再看一下,父母爱护子女的程度,往往超过子女爱护的程度,从亲缘关系指数和确定性上都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会不同呢?从基因的角度,因为孩子较小的时候,需要父母更多的爱护;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子女的年级比父母小,所以对于基因来讲,子女预期能活得更长一些,那么任何操纵子女利他行为的基因都不会占有利地位,而作为父母对子女的利他行为的基因却占据有力地位。这个观点也有点像我们平常生活中,大家常说的推崇年纪大的让小的的说法,很少有听说“你是年纪小的,你让让年纪大的”说法。为什么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因操纵着生命载体,很多时候有些基因会在生命不同期间表现出主导地位,基因从一个生命载体进入到另外一个生命载体,在自然选择中,基因和生命载体共同进化,共生共存,基因不巧但生命体会老去死去,当一个生命体老去死去之后,基因会按照进化稳定策略在其他生命体中存在,有点像搞设计一样,虽然每次设计出来的东西不一样,但设计方法都是一样的。每个新的世代都会走过同样的生命循环,一代一代,基因不朽而生命体更替。突然感觉好悲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