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今天推出了2020年课堂改革的十大样本,我认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江苏南通的范式是有生命力的。能自立和自洽,更重要的是遵循了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
都说天下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从这两份样本里我发现了省内一些名校跟他们的提法很相似,不知是碰巧撞衫,还是“友善”借鉴?当然好东西值得大家共同分享,只要是对孩子有利,所以,不问出处,只管感悟。
东北师大附小“率性教学”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率性教育”理念强调,小学要“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
在教学领域他们实施了“率性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重演绎轻归纳”“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实施“有过程的归纳教学”。
他们发布了《率性教学论要》,使全校教师达成共识,形成行动的依据,强调教学“有根源、有过程、有个性”,力主小学教学要注重“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现象抽象其共性,总结出一般结论,提出了率性教学的三组表征:情境具象,操作体验,对话省思。
率性教学提出,教学的起点始于情境具象,始于个别个体的经验。情境具象就是要教师有目的地对知识的情境还原到最初状态,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呈现出来,让学变得更容易。
情境还原和具象都是教学的起点,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达到形式化、符号化、抽象化。
率性教学认为,课堂上快乐容易,有思考难。
儿童的思考和对世界的认识离不开体验,离不开操作,也离不开活动。对话省思体现了儿童哲学的核心要领,有过程的归纳教学,强调在共同体中学习,强调与自我、他人和文本的对话。有过程的归纳教学最终目的就是达到抽象的思、符号的思、想象的思、推理的思、论证的思、逻辑的思、哲学的思。
有过程的归纳教学的策略,即明确儿童学习的起点、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指导学生主动展开归纳。
率性教学放大了儿童的学习过程,改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表面化现象,让学习真正发生。
江苏省南通市的“立学课堂”
江苏省南通市提炼出以“立学课堂”范式引领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样态。“立”体现为目标与结果,“学”为过程与方法,合起来有“在学中立”的意味。
“立学课堂”可以用三个教育隐喻诠释:
立人之学——课堂学习指向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立根之学——课堂学习有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炎黄子孙的情感底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立身之学——不是物质的而是意识的,课堂学习时精神上是立着的而非跪着的,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自主、理性、质疑,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立学课堂的实施是在2013年南通提出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12字操作策略基础上,发展完善为“限教让学”的调适策略、自主建构的活动策略、团队合作的共学策略、踊跃展示的表达策略、案单导学的支架策略;
操作工具由《南通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升级为《南通市中小学立学课堂评价表》,整体上完成了三大嬗变,即以效率为旨归升级为以育人为旨归,实践层面升级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学习观由原来谈知识建构到如今谈应用与迁移。
作为区域课堂样本,立学课堂在基层学校呈现了不同的样态,但其实质都是一次教育的回归:回归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回归到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来,回归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理念上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