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面临着从“灌输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改革的核心主题是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就总体而言,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和所受到的最强烈的批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因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颁布,提高质量和减轻负担被列入国家的战略教育主题。提高课堂有效性是解决这一战略主题的不二选择。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因此把重心聚焦于课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下面谈些“有效教学”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几点个人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有效”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是我们实施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是难以想像的,但并不是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得思考,所订的教学目标对我们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是否有效,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抓住教学的难点,是否真正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并起到启发和教育的作用。为此,我们在课前一定要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
二、“有效”教学流程的设计
合理的教学流程会让学生感到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学习的知识有条理性、连贯性、逻辑性。如果说教学流程设计混乱,教者东讲一点、西讲一点,不着边际,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么学生就会头绪全无,思绪混乱,不知所云,根本谈不上课堂收获,课堂教学自然无效益可言。“有效”教学流程的设计则是消除一切不合理的流程设计,建立一种新的、科学的、适合学生知识结构、理解能力、思维习惯的教学过程设计。
三、“有效”思考与练习题的布置和安排
“温故而知新”,几乎所有教师都懂得教学后进行适当练习的重要性,但往往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知道出题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有些题出得又大又怪,不着边际,学生根本无从下手;练习题多而简单,学生懒得去做,这样的课后训练其实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有效”思考题与练习题的设立,则是在学习实践中产生,在学生认知能力可能达到的状态下产生,不是一味地为难住学生而设立,重视操作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四、“有效”教学效果的合理评价
“有效”教学重视最终的教学评价,因为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但绝不是终极目标。人们喜欢把教学评价进行量化,并把量化值作为评价学科效益的唯一依据。当然,“有效教学”也重视量化,但不是简单的量化,它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
总之,有效教学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符合当前课改实质的理论,它为我们指明了教学的真正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积极实施“有效教学”,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有效”、高效。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就一定能开拓一条宽广的教学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