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具备恒久价值的意志和悲观主义——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叔本华

具备恒久价值的意志和悲观主义——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叔本华

作者: 小洛与鞋带 | 来源:发表于2024-01-17 08:49 被阅读0次

               

    叔本华学说的形成充分印证了关于康德和柏拉图广为人知的说法:康德是个蓄水池,以往的哲学都流向他这里,所有后来的哲学都从他这里流出。而一切西方哲学都是对柏拉图哲学的“注脚”。

    康德哲学的核心在于现象与物自体的区分,现象是事物呈现给我们的样子,是可以感觉可以认识的世界;物自体是事物本来所是的样子,是独立于我们所有的知觉之外的自在世界。人的认识首先依赖于感官接收现象,然后运用先天范畴去统摄它们,人只有感性直观而没有智性直观(不依赖感官,而是要有光,便有了光),后者只有上帝才有。物自体的世界无法被我们知觉,因而也无法被我们认识。叔本华在上述区分的基础上发展了康德的哲学,“他把物自体看作能够被直接认识的,即便这种认识并不完全。”“物自体就是意志或欲求,……是叔本华哲学的根本所在。

    柏拉图是叔本华另一个丰富的思想资源,他将世界分为转瞬即逝的日常世界和真实世界,日常世界的知识主要由感觉经验提供,相当于康德的现象世界;真实世界(逻各斯)由作为万物原因的形式或理念组成,相当于康德的物自体世界。他们的区别在于:康德主张世界本质的不可知,柏拉图认为我们能够而且的确认识真实世界,方式在于灵魂转世的时候,在被送去逻各斯的中转站,我们可以“看”到永恒的形式。对于柏拉图的主张,我们一方面不能以简单的神话视角浅薄化,一方面进而予以拒斥,更恰当的方式在于,充分阅读哲学家在《理想国》及各对话篇的原著,充分吸收关于理念、灵魂不死、灵魂转世的那些论证,形成一种理解,这是题外话。

    本书主要介绍《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两部著作。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主要阐述“任何事物都必有它之所以如此的根据或理由”,或者如作者所表述的“不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一个X,而这个X不能被解释”。

    充足理由律在莱布尼茨、康德等哲学家那里就是追索论证整个因果链条的完整性,最终归结为寻找第一因,这个第一因不再需要原因,它是自因,因此是一个完善者。在莱布尼茨那里是上帝,在康德那里是作为悬设的自由

    叔本华将“变化”引入因果性的关系中,“因果链只与变化有关,所以它一定没有一个开端。一个变化的结果自身是另一个变化的原因,反之亦然。”“只有状态在产生或终结,物体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终结。……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东西进入存在是根本不可能的,绝对无法想象的。”“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产生一个新事物’,实际上仅仅是从前已经存在的事物的一个变化。”

    对于那个认为上帝是第一因的论证,叔本华给出反驳:上帝作为“不变的变者”是自相矛盾的。首先,上帝必须是不变的原因,才能避免因果上的无穷倒退。“但是变化要求变化,而且只有当存在前一个变化时,它才会发生。成为一个变者就是成为那个已经被改变的东西。一个不变的变者是不可想象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个书名只有表述为“作为表象但最终是作为意志的世界”才能表达叔本华的核心思想。它包含四个部分:1客体与主体是一体的——世界是表象;2自在之物,最终说来就是意志;3对柏拉图的形式以及它们在他的美学中的地位的理解;4道德、生命哲学和禁欲主义。

    在书中,叔本华不断地回到康德和柏拉图,其实自在之物和理念只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没有康德的自在之物和柏拉图的理念给现象以世界意义,它就没有意义。当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我们认出它并且理解它的特性是什么,这与世界上是否有十个或一百亿个这样的事物没有什么关系。所有的它们都可以不再存在而不会以任何方式破坏我们对它们的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只有理念普遍的形式——对柏拉图来说才有意义。康德说,当我们在特定的时间、空间,以这样或那样引发知觉的方式来知觉一个特定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所知觉到的并不是自在之物,而是转瞬即逝的现象。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他与柏拉图说的是一回事。为了真正地认识某个事物,我们必须认识它的自在之物。”

    “叔本华借鉴了他们二者的思想。自在之物虽然不能被完全认识却可以被直接认识,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主体和客体都是一个。然而,它是作为自在之物,作为意志,并不从属于时间、空间和因果性,因此不是个体化地被认识。”这个“意志”不同于我们通常理解的一种精神性,而是包含欲望、驱动力、冲动、欲求以及物理学类比意义上的力或能量。“它是一种力,在外部世界中,它把自己显现为能量;从内在意识或内省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难以抗拒的欲求或‘驱动力’。”

    作为形式的柏拉图的理念,可以作为意志的客体化在客体化的对象中被知觉到,而且只有在知觉到作为自在之物的它们的普遍性和超时间的本质,我们才能知觉到理念。”艺术或美的价值就在于“暂时把我们从本性的盲目而永不止息的欲求中解放出来,至少是暂时隐蔽了欲求。在这个意义上,对美的形式的观照就具有了解放的意义。不幸的是,这只是从永不满足、无法消除的根本的欲求中的瞬间即逝的解放。但是,由于所提供的短暂的解放,美也具有了极大的价值,艺术作品也是。

    正因为只能获得短暂的解放,所以意志导向一种悲观主义。“意志巨大的强度在于它自身也是由于自身,它直接是持续的痛苦之源,……

    叔本华关于悲观主义、道德和禁欲主义的观点人们众说纷纭,即使没有接触过其哲学的人似乎也可以谈论一二,并嗤之以鼻。思想的价值在于它所产生的继发性,提供观察世界的不同视角,这并不会因为哲学家生活与自身哲学思想的矛盾、或思想消极意味的表象就降低这种永恒的价值,掩盖他们的伟大,正如本书作者所说:“如果没有塞尚、伦勃朗或叔本华的作品,那么,世界将大为失色。”

    如果我们质疑一种思想、观点、看法,坎贝尔说的这句话可能有所裨益,“当一场哲学争论成为在两种立场之间无法解决的摇摆,最可能的情况就是两者都是错的,而且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错误前提。”对于我们,更多的审视自身是明智而又可行的道路。

    评价:4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具备恒久价值的意志和悲观主义——读“最伟大的思想家”之叔本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el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