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条论述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及表郁轻证的证治。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说明患太阳病时日较久不愈的病史;
【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即阵发性恶寒发热同时并见,且发热重恶寒轻
【其人不呕】为外邪未传少阳,【清便欲自可】大小便尚属正常,邪未传阳明。
综上所述,虽患病多日,但病仍在表。
然而,太阳病为什么会一日二三度发呢?此为病久邪微,正气欲抗邪外出,而邪郁不解,正邪交争较为轻微所致。
自【脉微缓者】至【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太阳病日久不愈,邪郁不解可能出现三种转归:
其一:【脉微缓者,为欲愈】即脉象由浮紧而渐趋和缓,反映了外邪渐退而正气抗邪外出,表里气和,故为欲愈之兆。
其二:【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脉微为正衰里虚,恶寒为表阳不足,表里阳气皆虚,故称为“阴阳俱虚”。治当急扶其阳,切不可再用汗吐下之法伤伐正气。
其三:若病人见【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身必痒】为当汗失汗或汗出不彻,病邪不解,邪郁日久,不得宣泄之表郁轻证。由于太阳表邪不解,阳气不伸,故病人面色发红;邪郁在表,气血周行不利,汗欲出而不得出,故身痒。
治当小发其汗,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各取1/3量,按1:1比例合方,
旨在桂枝汤调和营卫而不留邪,麻黄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刚柔相济,济量虽小,正所以发散邪气,扶助正气,属发汗轻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