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伤寒论23

伤寒论23

作者: 康复医师肖释 | 来源:发表于2018-03-05 20:48 被阅读20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

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条论述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及表郁轻证的证治。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说明患太阳病时日较久不愈的病史;

【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即阵发性恶寒发热同时并见,且发热重恶寒轻

【其人不呕】为外邪未传少阳,【清便欲自可】大小便尚属正常,邪未传阳明。

综上所述,虽患病多日,但病仍在表。

然而,太阳病为什么会一日二三度发呢?此为病久邪微,正气欲抗邪外出,而邪郁不解,正邪交争较为轻微所致。

自【脉微缓者】至【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太阳病日久不愈,邪郁不解可能出现三种转归:

其一:【脉微缓者,为欲愈】即脉象由浮紧而渐趋和缓,反映了外邪渐退而正气抗邪外出,表里气和,故为欲愈之兆。

其二:【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脉微为正衰里虚,恶寒为表阳不足,表里阳气皆虚,故称为“阴阳俱虚”。治当急扶其阳,切不可再用汗吐下之法伤伐正气。

其三:若病人见【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身必痒】为当汗失汗或汗出不彻,病邪不解,邪郁日久,不得宣泄之表郁轻证。由于太阳表邪不解,阳气不伸,故病人面色发红;邪郁在表,气血周行不利,汗欲出而不得出,故身痒。

治当小发其汗,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各取1/3量,按1:1比例合方,

旨在桂枝汤调和营卫而不留邪,麻黄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刚柔相济,济量虽小,正所以发散邪气,扶助正气,属发汗轻剂。

相关文章

  • 伤寒论23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脉微而...

  • 读书会

    2022-01-23 读经人员:妈妈,小宝。 妈妈读经典内容:易经、孝经、笠翁对韵。 小宝读经内容:《伤寒论》《诗...

  • 学经活动之感

    2017年04月23日 雨: 学习: 跟读内容:《伤寒论》(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十二;《庄子》7;《文学启蒙...

  • 一日之事

    2017年03月23日 阴: 学习: 跟读内容:《伤寒论》(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十;《庄子》6-02;《文学...

  • 电子化时代

    2017年02月23日 阴 学习: 跟读内容:《伤寒论》(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八05;《庄子》5-01;《文...

  • 慢慢学习伤寒论《一》

    学习伤寒论之前,先了解一下伤寒论的来历,所以要从伤寒论的序开始学起,我每次读伤寒论的序感觉其实就是张仲景的血泪史啊...

  • 胡希恕

    伤寒论

  • 随笔(二八三)

    张仲景和《伤寒论》(一) 有人认为《伤寒论》只是论述人体感受寒邪而得的一种外感疾病,其实这是对《伤寒论》非常不了解...

  • 我对《伤寒论》六经实质的看法

    本文摘要自欧阳卫权之《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方证新探》 初学《伤寒论》这,无一不从六经入其门径,精研《伤寒论》者,...

  • 伤寒论笔记:第5篇-桂枝汤方证和应用

    伤寒论学习笔记(2016/3/4) 恕我愚笨,细细读着伤寒论的原文,我是抛去了后世任何注家的理论,一切以伤寒论原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论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fv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