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287015/08140e1f0f49e59e.jpg)
异特龙的出现:
异特龙,又名跃龙,其学名的意思是“与众不同的蜥蜴”,属于蜥臀目兽脚亚目,属于肉食性恐龙,生活于1.5亿年前,即晚侏罗纪时期,活跃于现在的北美洲、非洲等地,第一具异特龙化石是187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被发现。化石显示,这种恐龙集猛禽与鳄鱼的特性于一身,其化石出土量非常丰富,在目前所发现的该时期的恐龙化石中,异特龙化石占了将近十分之一,这为古生物学家研究它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异特龙长约9米,重达1.5吨,有着致命的撕咬能力,就体形而言,异特龙并不是肉食性恐龙中最大的,但它的身体构造却让它成为一名合格的杀手:前肢非常粗壮,长有3根利爪,可以毫不费力地撕开猎物,而高大粗壮的后肢能有力地支撑起其重量,使异特龙的行动更为敏捷,不过异特龙的猎杀没有突发制人的效果,因为最近的研究发现异特龙的咬力非常的差,通过计算发现它的上下颌咬力还不如狮子,尽管体型是狮子的七倍,1.5吨的体重也决定了它不能长时间快跑,更适合短距离冲刺,因此追逐猎物变成了一场耐力和速度的博弈,除了咬力的明显不足,异特龙有一切高超的猎杀技巧:其头骨可承受自身咬力的15倍,这表明它的脑袋相当于斧头的作用,它强壮的颈部力量促使锋利的牙齿咬进猎物的肌肉里,猎物将遭受恐惧和失血的双重打击,这种方式并不完美,但非常有效。
异特龙的食谱:
异特龙的主要食物有剑龙和弯龙,面对侏罗纪世界最强大的防御者——剑龙,由于剑龙的钉尾,让异特龙不敢从后方突袭,它只能正面袭击剑龙,2005年发现了它们两者之间正面冲突的证据,通过化石将这两种动物联系在一场战斗中,毫无争议的是通过扫描仪显示剑龙受伤的证据:在一只剑龙的背刺上发现了一个U型咬痕,与异特龙的咬痕非常吻合,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异特龙的脊椎上存在大面积的创伤痕迹,正是剑龙的钉尾所为,这一击的力量非常之大,在异特龙的化石脊柱上留下一个大孔,更无法置信的是从受伤的异特龙骨头上可以看出伤口愈合的痕迹,这只异特龙在当时并没有死。
异特龙是侏罗纪时期陆地上最普遍的杀手,在很久之前的一次化石挖掘现场,发现了四五具异特龙化石,可见在捕猎时,它们也会成群出击。异特龙的另一种食物---弯龙,则要比剑龙好对付得多,古生物学家曾经在发掘现场发现过一些弯龙的骨骼化石,上面有异特龙的牙齿留下的深深的痕迹,四周散布着许多折断的异特龙牙齿,表明当时曾发生过一场血腥的捕杀。但异特龙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捕捉到新鲜猎物的,因此,它可能也吃动物的尸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