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关于“爸妈如何向你道歉”的话题,引起了千万网友的共鸣和讨论。
看完以后,网友们纷纷表示太真实了:
“道歉?我爸妈这辈子不可能做错事。”
“妈妈是不会道歉的,她只会突然表现得对我很好。”
看似好笑的背后,其实也反映出了很多家庭的现状:为了“面子”,父母总是很难向孩子道歉。
但是回避矛盾、转移话题的行为,本质上也否认了孩子的情绪和需求。
很多时候,那个父母眼里不懂事、乱发脾气、不理解大人的“坏孩子”,想要的不过只是一句“对不起”而已。
网上有一个话题:
“你最希望父母向你道歉的事情是什么?”
一位网友讲了自己的故事:
小时候,无良商贩卖给自己一个看起来很红很大,但是里面坏了的苹果。
回家以后,妈妈带着她去找商贩理论。
眼看着妈妈落了下风,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她拉着妈妈的衣角,小声地恳求:“妈,咱们回家吧,这苹果削一削也可以吃的。”
妈妈涨红了脸,突然回头狠狠打了她一记耳光,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多年以后,又谈起这件事,妈妈先是否认自己没做过。
又抱怨说:“多大点事儿,你这孩子也太记仇了。”
其实,对孩子而言,他们可以谅解父母当初无意的伤害;
但父母伤害了孩子后,不承认不道歉的态度,却是孩子一生无法释怀的疼痛。
一方面,父母不认错,让孩子感觉委屈、愤怒甚至怨恨。
或许是为了维护父母的权威,或许是真的忘记了。
但无论因为什么,父母对伤害的否认,都是对孩子情感的“二次伤害”。
另一方面,父母不道歉,也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如果习惯性地否认孩子的感受、认知和判断,就会让年幼的孩子产生“我做什么都是错的”的想法,为自己贴上负面的标签。
生活里,父母强势不道歉的态度,往往是赢了面子,输了孩子的心。
有远见的父母,从来不怕因为道歉丢面子,电视剧《家有儿女》里,有一个很会道歉的爸爸:夏东海。
有一次,夏东海正忙着工作,家里的两个孩子却因为抢厕所发生了矛盾。小雨眼看抢不过刘星,就往刘星的床单上撒尿。
夏东海又急又气,对小雨发了脾气,并勒令小雨去给刘星洗床单。
到了晚上,夏东海回想起白天的经历,认为自己不该把情绪发泄到孩子头上。
于是,他披着小雨洗坏了的床单,头上戴着花环,假装自己是一个小精灵,去刘星和小雨的房间道歉:“爸爸今天早上心情不好,不应该把气撒在你们头上”,看到爸爸诚恳的样子,两个孩子很快原谅了他。
很多父母以为道歉是一种示弱的行为,会削弱父母的权威,降低自己的地位,害怕以后会管不住孩子。
其实不然。心理学家艾莉卡·蕾丝切尔说过:
“优质的父母知道,道歉不会削弱他们作为父母的权威,它是一种自信、正直和有担当的表现。”
道歉这一行为,只会让孩子更加崇拜父母。
还记得《请回答1998》里德善爸爸的那句话,让无数人泪崩:
“爸爸妈妈对不住你,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很多事情不知道,请女儿你多体谅。”
这一句看似简简单单的“对不起”,却是在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理解你的感受,很抱歉我们伤害了你,但我们依然爱你。
高晓松说过一句话:
“什么是好的感情?让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什么是更好的自己,就是纯良的自己,诚恳的自己,磊落的自己。”
其实,父母与孩子也是一样。
坏的亲子关系有一千种,但好的亲子关系却只有一种:不止育儿,更要育己。
漫漫人生,父母难免会无意间伤害了孩子。
不用觉得内疚和无措,只要真诚地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
给孩子力量,给孩子信心,学会对孩子服软,刚柔并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