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每天的朝九晚五,时常是兼顾别人家的孩子,而忽略自己家的娃。所幸孩子的懂事,带给老母亲满满的安心。每次下班回家,听到门铃一响,小娃娃就会在门后迎接并加上奶声奶气的一句:妈妈,我想你了。这样习惯性的动作,已经成为了孩子的日常。仪式感满满,小娃娃会把拖鞋递到跟前,让我赶紧穿好。神情像极了个小大人。
年轻时常会恐婚,也常常幻想有娃后的生活,全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繁琐。烦恼有时真的是人给自己过早的下定义,想的太多,焦虑太大,行动力弱。老一辈常言:顺其自然,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坦然面对,生活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因为年轻,会反驳,会据理力争。随着年纪增长,我们步入婚姻生活,也渐渐明白老一辈们的良言。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着对它,它也会笑着对你,不多也不少。

忙碌的工作日,孩子最希望爸爸妈妈早点下班。休闲的周末,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睁眼醒来看到爸爸妈妈都在身边。小娃娃有一个好习惯就是:从小醒来睁开眼睛的第一神情是笑脸。每次看着这张小小的笑脸,开启一天的美好。偶尔也会有烦恼,但是一想起孩子带给你的笑容,所有的不快与疲倦又会慢慢烟消云散。孩子纯真的笑脸最容易治愈人心。
前段时间比较忙,晚上回家的日常活动,都是由爸爸带着她一起看绘本,偶尔也会胡乱的画画涂涂。可能是从这些小图片里找到快乐,每次一见到爸爸妈妈,就会粘着我们要我们陪她看书。周六早上,娃爸拿起手机还不到10秒钟,小娃娃就凑到跟前,一直念叨着:爸爸,爸爸,别看手机,别看手机,别看手机,陪我看书。爸爸最怕小娃撒娇和耍赖,一遇到此种情景,就会束手无策,乖乖就擒。娃也是抓住了爸爸这样的心里,每次需要有什么请求,第一反应就是找爸爸帮忙。对于2.5岁的小朋友来说,看书也只能是一种启蒙,只要她愿意翻,我们就愿意陪。随着年龄的增长,愿看书阅读能成为你的一种生活习惯。每次我在书房忙着自己手头工作时,娃都会说:我们不要吵,妈妈在看书。谢谢娃的体谅,也希望为你营造的氛围,你能耳濡目染。

孩子的语言发展阶段是3岁到10岁,这期间孩子对语言摄入的过程,他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前期我们对孩子的生活规则教育,会潜移默化在生活中的情景中,娃的表现也似懂非懂。这半个月以上发现小娃对我们所教的规则,又能用她的方式表现。之前一直是我们给小娃选书,在2岁之后,每次看书就会问小娃的意愿:橙子,你想看什么书?我们一起找找?五月份以来,小娃会经常说:我想看…我自己去找。然后就会有慢慢爬上凳子,小心翼翼把书按书架抽离出来,嘴里还会念叨:不要爬这么高,不然会摔倒的,摔倒后爸爸妈妈会心疼!孩子慢慢学会独立,也在独立中慢慢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嘴巴的碎碎念,小手手的勇敢摸索,也让老母亲满心欢喜。
从小娃会说话,我们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让孩子先说,教会孩子表达需求。孩子的世界很纯真,虽然他们也有闹腾不讲理的时候。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需求,亲子沟通交流氛围会越来越好。
晚上睡前喝的牛奶,一般都是爸爸泡。昨晚泡奶,粗心的爸爸只是边倒奶粉边搅拌,等到可以喝奶时,爸爸居然忘记再搅拌均匀。小娃接过牛奶和平常一样津津有味的喝着,可是不一会她就把奶瓶递给我并说:妈妈,你快尝尝我的牛奶。下意识第一反应就是想拒绝她,可转念一想,为什么她会突然让我喝她的牛奶呢?她当时的反应很为什么这么着急让我喝牛奶,于是我把牛奶用一次性杯子,倒出了30毫升左右就直接喝了。喝进嘴巴后,发现有奶粉没冲均匀,不禁打颤。小娃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喝,她一看到我的表情,立马抛出一句:妈妈,我的牛奶一点都不好喝,有一块块的,对不对?话音刚落,我不禁大笑。同时也庆幸刚刚没有按着我的想法去劝孩子继续往下喝,而是跟着她的步骤去实行。孩子的想法和表达思维未能同步,他们也只能通过她们的行动来传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小娃的陪伴,既带领我们重温了童年的美好。同时我们也要不断的学习,能更加了解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学习型的父母,愿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能捕获许多闪光的日常,感受陪伴的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