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看过原著《你一生的故事》,得知这本小说拍成电影的时候甚是期待
等了好久终于放假,昨晚和基友到影院看了这部电影——《降临》
因为是知道是科幻小说,进场之前影院小哥没有发眼镜,基友有些诧异于是问道:“没有3d眼镜吗?”
“2d的”影院小哥有些不耐烦
竟然放弃了使用3d的场景噱头,不愧是丹尼斯。我想。
作为一篇影评,我说的太多了——《降临》1
说到科幻电影,大家都会想到诺兰。从《黑暗骑士》到《蝙蝠侠》从《盗梦空间》到《星际穿越》,诺兰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宏大的场景,精致连贯的转场。看诺兰的电影就像陷入了伊藤润二的漩涡,无法抽离,无法思考,只能被动接受一波又一波的震撼(hhh这里其实我想用别的比喻)
诺兰的风格实际上非常美国化,美式风格具体怎样大家都有感受,这里我懒的赘述。与美国风格科幻片截然相反却也在国际上褒奖满满的那就是——日式风格。
日本科幻片,总有一种以人为本的感觉。从来都不以科幻本身为主旨,甚至让人有一种假科幻的感觉。最举两个最近的例子《寄生兽》和《你的名字》,这两部电影就很假科幻,看完你会为主人公庆幸或惋惜,但是完全不会去深究这其中科幻的设定。
我不想争论哪个是科幻。先有设定再有故事的《三体》算科幻,先有故事再有设定的《北京折叠》就不算科幻吗?
看过丹尼斯以前的作品的人都会知道,他的作品正好介于美式英雄主义和日式人文主义之间。
2
剧情呢很简单,一位语言学家通过学习了外星人七脚怪的语言从而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虽说在前半部分叙事和回忆穿插的剧情显得有些冗长,对于从未来学习的原理也没有解释清楚,这两点在各种平台上被作为电影很烂的证据,但是对于原著党来说这正是还原度高的体现。
如果按诺兰的拍法,可能更着重于那颗大蛋的刻画。先来个360度环视,每个城市走一遍,把大蛋和城市融合的场景拍的越宏观越好,近观,没有任何纹路完美得像一颗水滴,远观,巨大得使身边的山脉黯然失色。然后再与七脚怪来个亲密接触……
但他是丹尼斯。
宏大场景放在结尾一掠而过,换而用更为有体验感的镜头表现细节。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镜头是一个体现大蛋内部失重的场景:研究人员在大蛋内部,从地面跳向墙面,这些人站跳完后一齐向右边看去,看到的是他们出发的地方,大地
当然我不认为这些小惊艳的场景是丹尼斯想让我们看到的,他关注的是更大的事情——让观众思考(当然很可能是我的yy)
作为一篇影评,我说的太多了——《降临》3
片中最大的思考题当然就是——为什么学会了外星人的语言就能够预见未来?
关于这个问题,女主在片中给出了几个提示:
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由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及其弟子沃尔夫提出。这个假说认为,人类的思维模式受到所用语言的影响。
2.在她学会了外星人的语言之后说:“他们的时间不是线性的。”
人类的思维模式受到所用语言的影响,这是什么意思?
假如没有“水”这个词来描述水这种东西,那么水是什么呢?
同理可导,假如语言中没有时间这个概念,那么时间是什么呢?
抛出这么大的假设可能大家很难理解,这里引入一个经济学中很有名的研究
语言和储蓄率的关系:语言对时态的运用有强弱之分,说强时态的语言的人认为未来更遥远,并且对时间有更准确的概念,因此储蓄的更少,同时也更多的进行对未来不利的不健康的行为,如抽烟等。(知乎用户:改之理zcw)
中文是一种弱时态语言,通俗点说就是比较宏观。
你很少听到有人说“明天将要回家”,我们一般只说“明天要回家”。(我明天真的要回家了(。ì _ í。))
用中文的我们对时间的概念相对于用西语的人,更为淡薄。
在我们看来,今天的钱跟明天的钱都是自己的钱啊,存起来还是自己的,这就解释了中国的储蓄率为什么一直居世界前列。
实际上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日本这两个民族一直都有居安思危的觉悟,不过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作为一篇影评,我说的太多了——《降临》回来说电影,我们可以猜想到外星人的语言中是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的。也就是女主角的第二个提示:时间对于七脚怪而言不是线性的。
片中文字的造型也暗示了这个问题。七脚怪的语言中,一个字就是一句话,不管多复杂的句子都是一个字。
女主角在翻译时,需要将每个单词辨认出来,再根据英语的时态对散乱的单词进行组合,才能够明白这句话。
也就是七脚怪们在“造句”的时候,并没有哪个词先后的概念,他们只是表达了一个句子的内容。
所以说,学会了七脚怪的语言并不是能够预见未来,而是,未来在他们看来,是并举的。
作为一篇影评,我说的太多了——《降临》4
似乎这样烂尾并不太好但是我真的困了……
作为一篇hardcore的影评,最后安利两篇小说好了
原著姜特德的《你一生的故事》和阿西莫夫的《神们自己》,对外星人的设定真的是让人肉紧(方言,看不懂就算了)
作为一篇影评,我说的太多了——《降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