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拖延心理学

拖延心理学

作者: 淮水东边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11:36 被阅读0次

        有人说得好:很多人都是因为想战胜拖延才买了这本书,但又因为拖延而看不完这本书。有多少人在deadline逼近时才手忙脚乱处理完事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时候吧,至少我要承认我是有一定拖延症的。

        但将事情延后,不一定都是拖延,有的时候我们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而把某些事情刻意延后处理。怎样来判断自己是不是在拖延呢,那就要看拖延的事情是不是会让自己后悔烦恼、进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有些拖延可能只是会给我们增加些麻烦,比如赶不上车、交不上作业等,但也有些拖延会让我们失去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比如失去工作前景、失去亲密的爱人等,但这些或轻或重的后果,是我们在拖延时所不曾预料到的。

        许多拖延都呈现出共性,称之为“拖延怪圈”,这个怪圈短则持续几小时几天,长则数月跨年。“拖延怪圈”大致呈现以下几个阶段:1、最开始接到任务时,时间还算充沛,你一定不紧不慢,情绪还算乐观;2、时间过去了,事情还是没有着手,回顾自己浪费掉的时间你后悔不已,除了任务,你会突然什么事情都想做,比如整理书桌、清理房间,忙得不亦乐乎,然而未了的任务问题阴魂不散,平时开心的事情现在都不再那么开心;3、随着时间流逝的,事情仍无进展,你开始感到惭愧,但因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窘境,又开始故意避开与事情相关的接触,让自己忙起来或看起来很忙,渲染出正在做事的假象,再到后来,越来越担心还能不能按时完成任务,又开始自责,心情跌落到谷底;4、最后关头,巨大的压力让你坐立难安,剩下这点时间也许做什么都无济于事,要么直接甩手,要么硬起头皮开始做事,一旦投入到事情中,你会发现并没有想的那么难,这时你会觉得能做完就谢天谢地了,没有时间再来修改完善了;5、无论选择的是放弃还是坚持,最后你都在筋疲力尽和如释重负中近乎瘫痪,你发誓下次一定早点开始,严格按照计划行事。拖延怪圈以不再拖延的誓言结束,但是悲剧的是,大部分人还是会重蹈覆辙。

        拖延有时是为了掩盖发弱项、自我保护,有时也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一些顽固的信念,被称为“拖延者信条”:1、我必须要做到完美;2、我做事就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3、什么都不做比冒失败的风险更安全;4、没什么是我做不到的;5、事情如果做不好,那就不值得去做;6、我必须避开挑战;7、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8、这一次做得好了那以后第一次都要做得很好;9、按别人的规矩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10、我不能失去任何人、任何事物;11、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别人就不再喜欢我;12、凡事都有正确答案,我会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这些信条反映了我们拖延的思维方式,认识到这种思维方式不可取,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有时候拖延是害怕尽了最大的努力,获取的结果却达不到预期,拖延只是应对恐惧的一种策略。因为缺少完整的努力,即使结果不够好,拖延者也可以安慰自己“如果我全力去做,我会做的更好”,对于很多人来说,责备自己懒惰、邋遢和不够勇敢,远比努力后结果不尽人意带来的无能感更容易接受。通过拖延,表现仅仅反映我们部分能力,我们仍然可以相信自己的潜力。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有两种不同的心态: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生活中的每次挑战都是为了验证才干,错误意味着失败,所以有的人不想做任何证明自己不能胜任、缺乏能力的整改,拖延可以保护自己。成长心态认为: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后天努力,你会变得更优秀、更强。可见有时拖延是由固定心态在起作用,要改变拖延,首先要将固定心态转化为成长心态。

        有的人是害怕失败而拖延,有的人却会因为恐惧成功而拖延。逃避成功有时是因为以下的心理困境:1、成功需要太多付出,比如付出自己控制生活的能力;2、成功是危险的,总有人受伤,比如不想伤害别人;3、成功是禁区,我觉得自己不对劲,比如不想脱离大部队。拖延总是与恐惧感有关,找出恐惧的根源会有利于我们克服拖延的恶习。身处这个世界中,处处设置着纪律与规则,遵守规则的同事,我们保有着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但对掌控感特别敏感的人来说,讨厌任何加之于身的要求,拖延是获取掌控感的一种方式。这些拖延问题的背后,都是争夺控制权和赢得独立自主的战斗。对于很多拖延者来说,个体的独立感被提到自我价值的高度,他们必须确保事情按自己的方式运行,不被任何外部势力左右。与其说拖延是回避检验自己的能力,不如说拖延本身就是对抗限制独立性的斗争,越拖延,越能显示争取独立性的强硬,越能加强自我价值感。一旦我们理解这个逻辑,就会明白这些拖延为什么如此顽固。当独立性成为一个人压倒性需求时,抉择就会变得异常困难。当你发现拖延和对受控过于敏感有关,你可以问自己“我的反应针对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抑制情绪来源于成长中的恐惧,而不是现实。规则和要求并非都是控制,良性的互动与合作,也可以是令人愉悦的。

        对很多人来说,离开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跟别人太亲近或太疏远,都会感到不舒服。当一个人感到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做事时,面对需要独立动作的事就会彷徨退缩,这时就可能采用拖延策略。无论是哪一种,拖延是维护自己心理舒适边界的一种方式。但用拖延来换取心理舒适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鼓励关系双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发展和成长,在依赖和独立之间取得平衡,才是一段良好而可靠的关系。

        每个人对时间的流逝都有独特的感觉,它不可量化,无从比较,这是“主观时间”。每个人的主观时间都千差万别,比如有的人说十分钟到、起码半小时,有的人说几分钟,可能已经到门口了。坚持遵行主观时间,会让你与周围的人冲突不断,也造成了你的拖延。试着理解他人时间概念上的不同,达成某种妥协,而不是万事皆按自己的时间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协作,减少拖延。当你不能在每一件事上都如愿以偿时,接受有些自己永远都不会再做的事,放弃一些自己无法达成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坏事。不管你直面还是逃避,你的过去就是过去,它永远属于你,并成为你的一部分。拖延是一个信号,它牵着你回头看,你可以学着借鉴过去,收放自如地变换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放下心理包袱,尽可能充实地生活。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一些生物因素也会导致斤症。如果你发现自己很容易拖延,有可能是注意力缺失紊乱症,甚或得了抑郁症、焦虑症,及时发现并治疗才是解决之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拖延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ms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