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96903/6237e727c1e0847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096903/0b591a61305cc3a0.jpg)
现在的豆浆真的很“速食”。
去超市买几袋豆浆粉一冲泡就能得到一杯,麦当劳的早餐也是这么得来的。哪怕想要有点生活质量,在家里买了豆浆机,也是生豆子洗一下放到机器里,一会就能喝到豆浆。
可是再也不是过去的味道。
过去的豆浆要先把生黄豆泡一夜直到变大变软(就是长沙人常说的“泡发”),用石磨一边碾磨一边加水,直到磨出生浆,再将生浆煮熟成为可口的豆浆。煮好的豆浆很香浓,往往上面会凝结一层浆皮,类似牛奶煮好后凝结的那层物质,豆子的营养和精华都包含在里面了。我吃的时候会先把那层“精华”吃掉,一是好吃,二是吃掉后豆浆可以凉得更快。
油条配豆浆是早餐“真理”:炸到膨大酥脆的油条蘸到加了糖的豆浆里,拼命吸收豆浆及豆浆的香气,马上用筷子夹起,一口进到嘴里,油条的口感介于脆与软之间,包含了豆浆在里面,豆浆的香气使油条也不再油腻,咀嚼的过程中豆浆也在唇齿间来回流淌,经历过一夜处于饥饿的漫长等待,口腔和肠胃都得到了安抚和治愈。蘸过油条的白浆表面会浮着一层油花,蘸油条多了,豆浆会慢慢变得略黄。
后面的“改革”有了生浆机,节约了碾磨需要的人力和时间,可是豆浆的口感稀薄了不少。最明显的就是再难看到表面那层凝结的“精华”。不过,油条配豆浆似乎口感上没有让人有太大失落。
真正让人有失落感的是“家用豆浆机”,整个豆浆的制作程序都直接改掉:先把豆子煮熟打碎再混之以水。出来的浆体较黄,喝起来有点奶味,但是末尾一口总会有豆渣扎嗓子,没了最初的口味,连口感都变了。
一碗“儿时的味道”追求起来有多难?一是找不到,二是找到了价格也已翻了好几倍。小时候机器打出来的生浆两块钱超大一袋,我还能记得家家户户的大人在早晨傍晚走路或者骑着自行车来,接过老板手里的豆浆悠哉悠哉回家煮全家的饭,而现在,正如我放在开头的照片里,这一碗要八块钱,却仍有不少顾客趋之若鹜。
既然过去的事情美好,那么为什么要发生改变?
人总是这样,不断追求效率,追求那些一时的需求,以为那些是重要的,可是到头来才会发现,不改变时的周遭才是最好的,随即怀念。
什么时候人类才能跳脱这种愚蠢的循环,获得真正的进步?
心里想起了一首歌:林俊杰的《豆浆油条》。
在长沙今天这个略微阴沉的天气里,祝各位安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3096903/3647bf64cb58265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