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的气温骤降到-7°C—-4°C。早上起床时,没能在5点的闹铃响的时候爬起来。
昨天大腿和膝盖有些酸痛,所以早上有点犹豫,要不要继续跑步。经过一番斗争,后来还是决定出门。出门的时候,才真的感受到什么叫冷。那感觉就像是打开冰箱门的感觉。
做完热身运动后,全副武装起来,就开始跑了。寒风吹在脸上,有点刺痛的感觉。冷风进入鼻腔,非常不舒服,感觉呼吸不太顺畅。所以我就放慢了速度。
跑完1KM 后,身体渐渐出汗,感觉暖和起来。体感温度没有那么冷了。最后顺利完成了3KM的打卡。今天是跑步的第120天。发了朋友圈,不一会看到很多人点赞,在朋友圈留言:冷不冷啊?这么冷的天,怎么爬起来的?
最近公司的读书会项目进展不太顺利,大家的打卡热情下降。昨天准备线下拆书会的,结果一个人都没有过来,让我很尴尬。群里面发了召开线上会议的消息,也没有几个人回应。
遇到阻碍后,这两天我也一直有点自我怀疑了:要不要带大家继续读书打卡?是不是自己哪方面做的还不够啊?
在我陷入自我批判的模式之前,我有意识的觉察到自己可能进入了评判者角色了。马上调整了一下思维,给自己提问了如下问题: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觉察)
这是我想要的感受吗?
我更希望自己处于什么状态?
我怎么才能处于那个状态?
这样做有用吗?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关于此事,我还可以从哪些其他角度来看?
我做了哪些假设?
在此情况下,我可以如何幽他一默?
现在我选择或决定做什么?
提问完后,感觉清晰多了。摆脱了自责和批判的模式,避免了消极情绪进一步的升级。上班后马上就准备了复盘PPT,下午带着大家开完了线上复盘会。这时发现还是有很多小伙伴希望这个读书会继续办下去的,我的担心看起来毫无必要。她们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收获,这让我又正能量满满,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坚定了我的信心!
今天发生这两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的大脑有时会扮演一个批判者,会让我们不自觉地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这个时候,必须有意识地和自己的高我对话,做自己的观察者,才能不被大脑所欺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