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的最大乐趣就是听广播。
记得有一年,父亲因为从公社的百货商店买回个收音机,还被母亲数落了一番。母亲说爸不过日子,乱花钱。在母亲看来,买个它,还不如给孩子们扯上几件新衣裳。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那时的收音机俗称“带响的”,可是一件奢侈品呢!但父亲顶着挨骂也要买,因为买收音机是他“久远的梦”。父亲最喜欢听相声。听起相声来,平素不苟言笑的父亲就会露出笑容,这笑容看起来真挚、灿烂,令全家人非常舒服。
父亲听相声,我们也跟着听相声。印象最深的是侯宝林郭启儒的《夜行记》,还有刘宝瑞的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直到现在,对于这两个段子,我还能耳熟能详地背出一些来。当然,我们小孩子更喜欢听儿童节目,喜欢听电影录音剪辑。有一天,趁着爸爸睡午觉,我把收音机偷偷拿到小厢房里,跟邻居家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收听《渡江侦察记》。记得那时,所有人都聚精会神、屏住呼吸,激动的心蹦蹦直跳……
那时的天很蓝,那时的水很清,那时的播音员有夏青、葛兰、雅坤,有曹灿老师播讲的长篇小说《艳阳天》,更有孙敬修爷爷的《西游记》系列故事。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依然对他们的声音存有一份深刻记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渐渐地能够感受声音的美,体会声音中所传递的感情。像后来的小说《蹉跎岁月》以及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简直使我听得入迷。
虽然我对听广播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上学和工作,广播似乎离我的生活越来越远。直到中年,直到有了网络自媒体,我这听广播的兴趣才又拾捡起来。是啊,谁能承想几十年后,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歌声,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朗诵,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文章呢?更有网络平台,她让我们的创作成为作品,让我们有机会拥有粉丝、得到赞赏,想想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以前,我曾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忠实听众,现在我是众多自媒体社群里诸位老师的忠实听众。作为一个“资深”听众,我很想说说自己对播音的一点看法。我始终觉得,播音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不像写作,写作是通过文字描述人物和场景,而播音是通过发声这种生物功能来完成,这便构成了表演的要件。既然朗诵是表演,那每个朗诵者就都是演员,并且往往要自演自导。你首先要了解“剧本”,你要知道你要播讲的对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你要扮演什么角色,你要带着什么情感,你要用什么样的腔调——高亢的还是低沉的、激越的还是平缓的、一泻千里还是娓娓道来,你的声线是否能驾驭这个作品,特别是,你的修养和认知能否接近或理解作者的本意,从而让文字升华,给听众以阅读得不到的震撼和享受……我知道,每个朗诵者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朗诵习惯,这些习惯时间久了或许能形成独特的朗诵风格,但习惯有时也是害人的,它会使你囿于习惯不能摆脱,从而千篇一律地去朗诵各类作品。比如一首诗歌,它的背景是艰苦卓绝的战争、是惊心动魄的史诗、是中国人伟大精神的写照、是人民坚强意志的胜利、是感恩、爱国、团结奋进的精神象征。像这样的诗,朗诵者应该体会其中的涵义,以最大的感情投入,深沉地、自信地、崇敬地和奋发地来表现她,而不应该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把它当做故事来读。或许我所谈及的事情,对于那些专业出身的播音员来说可能显得班门弄斧。但我只是希望,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所有播音和朗诵爱好者都能拿出热情、提高技艺,让你们的作品缤纷绚烂、馥郁芬芳,让人驻足、让人鉴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愿播音之树长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