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阁
01
懒惰,是一种人性,也是一种本能。
所谓本能,是指生下来就会的、不需要进行后天的训练和学习,它就根植在人的骨子里,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眼下的舒适和安逸,这与人性是相通的.
人,潜意识里,追求的往往也是舒适和安逸。
虽然说其实很多人也很勤奋,但换个角度来看,他们大多数人其实是被逼无奈,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用眼下的勤奋去换取未来的舒适。
当然不排除有那些为了梦想,哪怕功成名就依然保持勤奋的人,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确实大抵如此。
对于学生,此时刻苦学习是为了将来一份优渥稳定的薪酬,过上轻松安逸的生活;
对于上班族,每天幸幸苦苦的加班也无非为了升职加薪、养家糊口,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一点。
在非必要的条件下,勤奋很难成为一个人的主动选择,勤奋本身,就是违逆人性的存在。
试想一下,如果物质资料足以让一个人无忧无虑地生活、那么他又怎会幸幸苦苦熬夜加班呢?
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了学业和就业压力,那么他大概率会放飞自我、以葛优瘫的姿势去吹着空调、吃着西瓜、打着游戏,熬夜刷剧玩手机……
对他来说,这种选择于当下而言是最快乐的,效用也是最大的,顺应人性,自当如此。
02
但在社会这个范围之上,人又不得不去违背人性。恣意懒惰,无异于死亡。
1)资源是稀缺的,而人性中的欲望却是无限的。
每一个个体的努力,无论其形式如何千变万化,但都可以简化浓缩成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
教育、医疗、住房乃至恋爱资源,大体都有好坏之分、高低之别,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在社会的大调节之下,依据个人的能力、品格、性情等,每个人都将获得与自身大致相匹配的社会地位和资源。
而人往往又是不甘的、贪婪的乃至恐惧的。
社会快速的变化、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高涨的房价无时无刻不在压迫着当代人的神经,倘若还对未来抱有一点希望的人,那么他是不敢一直懒惰下去的.
哪怕懒惰当下带给他的快乐远远超过所谓的勤奋,但却也远远不及未来的柴米油盐所带来的生计压力。
懒惰不会带来房子、车子或是票子,也换不来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有的只是当下短暂的欢愉,这点觉悟,大部分人还是有的。
03
另一方面,人的欲望都是无限的。
人被迫的勤奋行为也并非都来自于压力,有时候也来自于欲望。
人的满足程度并不根植于其所获得的资源的绝对数量,更多的时候在于相对数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更容易从比较中获得满足。当身边周围的人都不如自己时,更容易由衷地产生满足感。相应地,当发现自己比不过别人,特别是亲近的人时,内心也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就像自己已经住着三百万的豪宅,但当发现朋友的住宅价值上千万时,内心还是忍不住失落。
人对于现实的不甘、对于未来的渴求成为人勤奋上进的一股巨大动力,逼迫着他们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让他们不断地去克服懒惰,战胜困难,直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或许没有真正满足的那一天。
2)其次,勤奋与懒惰螺旋交织,深陷痛苦却又破茧重生。
所谓的勤奋,从来都不是一种持续性的状态,或者说,很难有人可以一直勤奋地去努力。
不然也就不会有“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普世真理。反观自身,其实我们就是这样的人,不必不承认。
在做事之前,我们往往踌躇满志,大有一份不把事做好誓不罢休的气势,一开始活力满满,甚至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去努力。但过不了几天,最初的那股劲头就慢慢地开始消失了,也没刚开始那么努力了,等到热情消耗得差不多时,也就是我们选择放弃的时候了。
但我们似乎不愿面对放弃的结局,总会找些理由来安慰自己.
譬如学写作的人没学几天就打退堂鼓,还说这行没前景、自己没天赋、老师教不好之类的理由,譬如从小到大都在写计划却没几个是践行下来的。
其实大家心理都清楚,这些不过是自己找的借口,安慰的不过是自己那颗脆弱的幼小心灵。
04
其实我们也常会承认自己的懒惰,同时又为此自责不已。
深深地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能勤快一点,那样自己或许可以做出更多事,取得更大的成功。
这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与自我的缠斗,力图去战胜人性当中固有的弱点,但往往又常败下阵来,于是内心痛苦不已,奋力挣扎乃至于绝望,但只要一息尚存,整顿之后又能重新出发,重新去挑战自我。
表面上我们从未战胜过懒惰,但周而复始的尝试和失败后的痛苦却在不断淬炼着我们、不断打磨着我们的心智、不断让我们置之死地而后生。正所谓欲塑我,必先毁我。
终于,有一天,我们会变成不一样的人。
如果说,战胜懒惰是完全将其消除,那么穷奇一生也做不到。
但只要不断地与它缠斗,其实它早已在我们脚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