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起,第二次拿起《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一本启发读者如何寻找人生目标和正确投资人生的工具书。
第一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被誉为世界一流的创新管理思想家,曾五度荣获“麦肯锡最佳论文奖”,他的两本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均堪称经典。全书提供了一些从企业管理方面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来把控自己的人生。作者建议我们,要像做企业战略管理那样规划我们的人生战略。
今天想问问大家:你干的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吗?
乔布斯说:“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所从事的工作。”
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最重要的是找到我们的“愿景”。就像企业愿景那样,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比如,谷歌的愿景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微软的愿景是“让计算机进入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腾讯的愿景是“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这个愿景是你每次做决策时的核心标准,通过判断这个决策是让你离你的愿景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
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个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做到真的太难太难事情。
作者提供了一个方法来审视自己,也就是“二因论”。二因论认为,有“两大因素”激励着人们的行为:“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
(1)“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在工作中,由于一些基础因素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会让我们感到不满。所以必须解决坏的基础因素,确保你不会对工作不满。
(2)“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它是真正让我们非常满意并爱上工作的因素。因为工作本身的因素,让你感觉做了对工作有意义的贡献。动力因素很少与外在刺激有关,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内心和工作的内在状况有关。
“二因论”与激励论相反。它承认要得到想得到的需要付给人报酬,但物质激励不是真正的“动因”。人们做某件事真正的动因是:发自内心地想去做。这样,不论你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动因都将持续。
它建议我们每个人:问自己不同类型的问题,而不是总问自己过去问过的问题。比如: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我将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