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吾以为《黑骏马》是张承志最好的小说,《北方的河》大男子主义太明显。用《钢嘎·哈拉》这首古老的草原牧歌来结构整篇小说,也是巧妙,像起兴手法般将歌词放在每一小节前,情绪铺陈的非常天然。开篇那一句“也许应当归咎于那些流传太广的牧歌吧……”便把人带入情景,毫无防备。
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在现实与回忆间来回切换,带有浓厚自我感情色彩的笔触,倾吐着那些关于往事、关于错过、关于理想的美好生活、关于美梦破碎幸福丢失的种种。各样复杂的情感,在广袤的大草原上翻涌,有伤感、有遗憾、有悲怆、有忏悔……只是最终并不快乐,表达的是那么的强烈、坦诚,让你与叙述者感同身受。
会被遗忘的是那些从未被说起的故事,人们的交谈常常以提醒各自经历的故事进行着。草原上的故事,有它的古朴悲凉,深沉苦涩,张承志一贯坚守的是构筑“纯洁的精神世界”。
关于《黑骏马》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而我想表达的有三点:
图片来自网络玻璃心
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是一位理想主义者,或者说是一位玻璃心患者。
17岁的他曾憧憬,待到18岁归来,自己将是有力量、有能力的成年小伙,索米亚将是更加美丽、善良、勤劳的大姑娘,那时他会向索米亚提出彼此生活的建议,组建幸福的家庭。
等到他满怀期望的回来时,却发现一切都变了,纯洁的理想生活却被泼上污迹,他感到那么不可思议,也是那么不能接受。
从童年开始,整个青少年,他与额吉、索米亚在草原上无忧无虑的度过,没有变数的生活,让他心中始终充满美好的感受。面对丑陋的现实,破碎的理想,他反应过度,或者说处理的方式过激,带着失望痛苦,赌气似的一走了之。而离开了,很多事情就变了,无法回头了。一念起,千山万水。
理想主义是孤独的,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注定要伤痕累累。
图片来自网络隔阂
一些后现代的学派认为,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是无法相互理解的。
白音宝力格在草原上成长,然而他并不是正真的草原人,受过教育的他,不能认同大草原上古老的观念,冲突必然发生。当知道索米亚被希拉玷污,他深恶痛绝,誓要希拉付出代价。而奶奶只是骂了句:这个混蛋,并不觉得罪恶,而说:知道索米亚能生养,也是件好事。奶奶不能理解白音宝力格心里的波澜,白音宝力格也不能接受这传统的愚昧,以至于白音宝力格突然发现,自己并不是这个老人的亲生孩子。无法理解以及不被理解的苦楚折磨着白音宝力格。
受到伤害的索米亚对白音宝力格,没有多说没有多问;同样受到伤害的白音宝力格,也只是激动的抓着索米亚,质问为什么。他认为她不信任自己,她认为他嫌弃自己;他在等待她倾诉,她在等着他表明态度。如果他们能拿出一分主动,认真对待此事,两个人的痛苦也许会减轻些吧。
前一阵子听《奇葩说》辩题:感情中门当户对重不重要。其实是重要的。这个门当户对不仅是指家庭背景,还有彼此的教育、学识、观念等。白音宝力格的父亲是公职人员,自己也学习汉字,受过教育;而索米亚一心操持家务。差距一直都在,隔阂不可避免。
图片来自网络母性
借书的Sir说过其妻的一句话:女子本弱,为母则强。
成为母亲的索米亚,本能的要去保护自己的孩子,拥有的母性力量令白音宝力格惊讶。在小说的人物关系网中,索米亚是弱者,在白音宝力格面前也是。但是放到现代社会,索米亚会成为辣妈!心灵美、品德好的索米亚会聚集起好人缘,好人缘会给她带来好运!
现代社会女性自立自强的渠道,不一而足,宝妈们可以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打拼自己的生活,“怨妇”这个词已经被淡化,感情也已变成“不是没有你不行,只是有你更好”。
图片来自网络故事已经读完,而你我的生活都还要继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格局。诚如白音宝力格对他父亲所言:“父亲,难道你认为,只有你们才对草原怀有诚挚的爱么?别忘了,经历不能替代,人人都在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