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
就是要明白生命的主人是什么。我们每个人到底能不能做自己的主人。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有多少人能做自己的主人。当一个人被社会潮流裹挟着走的时候,被社会的是非善恶评价裹挟着走的时候,你就是一个集体无意识的参与者,是一个社会的妥协者,绝对不是一个主人。因为你完全是被社会操纵的。
成就者(Siddha)是已经稳固于“明觉-我在”(Knowledge "I Am")所以佛家的智慧,道家的智慧,包括儒家的智慧,讲的是什么?心性。也就是说,要能控制我们的心。把我们的头脑紧紧地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上,成为我们的工具,而不是我们成为它的工具。因为我们一直被各种社会观念在洗脑,一直被各种社会观念在掌控着。
所以打坐、学禅最核心的目的,就是提高心性的修养,也就是我们灵的修养。能做自己头脑主人的人,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所以圣人之知,圣人不知。他自己没认为自己是圣人,我很了不起,没这回事情。凡夫之知,凡夫之所以成为凡夫,他做不了自己的主人。
所以,凡夫和圣人都有一个知,但圣人能把控这个知,而凡夫把控不了。
成就者(Siddha)是已经稳固于“明觉-我在”(Knowledge "I Am")禅修是超越宗教意义的心灵回归
我们所谓的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最关键的是什么?出离心。出离什么?出离社会上一切是非好坏的评判。你不再以别人的评判、别人的好恶作为自己的参照。这样一个人是什么人?是一个非常洒脱的人。喜怒哀乐,都在他自己的掌控当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在别人的掌控当中。那么我们普通人是一个什么状态呢?普通人一看到一个东西,就会动心。一动心后,就会有各种状态和反应。
我们说的无为状态是什么呢。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过去西藏人士说,叫做“儿童观经,随看随销”。寺庙里小孩子经文也看到了,图像也看到了,他会分别这是好,这是不好么?他不会分别。你不是说我没看到,没看到不算。你看到了,但是你说你分辨不出来么?当然也分辨出来。它是不分辨的分辨,或者不分辨的分别。
成就者(Siddha)是已经稳固于“明觉-我在”(Knowledge "I Am")开悟就是见到任何东西,平等视之。仅此而已。我们很多人修学了很多年,为什么没有进步,或者没有效果,就是方向没有对。因为我们一起心动念,就处在紧张状态当中,一紧张以后,我们就开始给自己增加压力。所以一个人要想愉悦、幸福,一定是在很松弛的状态。不但要身体松,而且心要空。心空,身体放松,这时候自然就灵了。灵光大现,这也是一个人创造力最发达的时候。
所以说要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我们就都要把灵敏的觉知找出来。这个灵的能力从哪里来?是我们先天本有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东西。
所以过去悟道的大师说:道不属修,道不需要你修,道是你本有的,但莫污染而已。是你后天的胡思乱想的心,把它给污染掉了,把它遮住了。你头脑能关机了,你本有的灵敏妙觉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要修的是心,道不需要你修。
成就者(Siddha)是已经稳固于“明觉-我在”(Knowledge "I Am")儒家的《大学》里面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就是禅修。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多大的学者,多大的官员,心没安之前的虑,都是胡思乱想。只有心安以后,你得出来的结论才是靠得住的。
所以一定要安了以后,这个虑才会有个正确的结论,叫心安理得。所以禅修不是让你不思考,也不是让你整天去念咒,去拜佛,它是正确认知事物的能力。打坐、修禅的目的就是提高你认知事物,认知生命本来面目,认知我们所谓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修禅如果方向正确的人,一定是个很喜悦的人,不是一个落落寡欢、固执己见、脾气暴躁、唯我独尊的人,不可能。真正修禅方向正确的人,一定是非常阳光,非常喜悦,非常洒脱,非常具有包容力和亲和力的人。那些整天抱怨社会,抱怨环静,抱怨家人,整天都在恐惧忧虑,那就是瞎修。所以你说修对了没有,都是可以自我检测。哪有一个悲悲切切的佛,哀怨的佛,忧伤的佛, 脾气暴躁的佛,没有吧。一定是心平气和,包容、平等、慈悲。这是我们正常人应有的特征,不一定要成佛才有。
当你领悟了你是无形无相的,你就没有种姓或者宗教了,就不留有任何概念了。
成就者(Siddha)是已经稳固于“明觉-我在”(Knowledge "I Am")慕道者只是幼儿园水平,向往灵修,但是还在与身心认同。修行者(sadhaka)是已经不再认同身心的人。成就者(Siddha)是已经稳固于“明觉-我在”(Knowledge "I Am"),并在此过程中超越了它的人。在这条道路上,你很清楚自己处于哪里。
一一一马哈拉吉
出自:量友——空明寂静(顿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