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还记得这个小孩吗去年8月,一个安静的坐在救护车里,满身灰尘和血迹的男孩视频,在全世界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络流传。
这个看了就让人揪心的叙利亚男孩,名叫奥姆兰·达克尼什,4岁半。
这张照片流传开来之后,在西方媒体的语境中,奥姆兰是叙利亚政府军和俄罗斯战机枉顾平民性命的铁证。
然而事实并非你所看到的样子。
时隔一年之后,奥姆兰的父亲达克尼什说:“事发时我并没有听到战斗机的声音,也没有听到炮弹的声响。我不愿让奥姆兰成为反对派编造‘谎言’的工具,达成他们博取同情、攻击政府的目的。”
奥姆兰的伤并不严重,很快就出院了,遗憾的是,奥姆兰10岁的大哥阿里却因伤重不治离开了人世。
—2—
十二公民这个事件让我想起了电影《十二公民》,一桩满带争议与疑问的富二代弑夫案,通过模拟法庭的方式,将12位毫无关系并代表着社会各阶层的普通中国人聚在了一起。
通过影片开头对于弑父案件的讲述,明显可以判断案件清晰、有逻辑,但是经不起仔细的推敲。
何冰饰演的8号陪审员,就是在一步步细致的推理下,经过各方面的推理论证,并且现场模拟案发经过。最终真相浮出水面。
但是其他的陪审员,开始时,一直都相信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事件,相信自己所听到的案件论述。认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就是正确,不能佐证的。
然而,有事真相就是这样看起来坚不可摧,事实上又一捅就破。
—3—
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新闻媒介多式多样,各种资讯甚嚣尘上,我们是否还具备辨别真相的能力?
一位新闻编辑者,可能将一个新闻事件,换了一种表述的方式,便将我们引导到另一个方向上去。
咱们天朝上国,汉语博大精深,换了一种语气,一个词语,就可能使整句话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这个舆论不受控制,甚至权威媒体都为了阅读量,通过标题党来吸引我们的眼球,遮蔽了真相。
“反转”的新闻事件,屡次打脸,让我们在真真假假、对对错错中判断失措。
一些新闻事件的真相,或许并不是你以为的你以为就是你以为,而是需要我们在看到事件的本身时,也能够去思考事件背后的用意。
我想在我们接受新闻资讯时是没有选择的,是新闻资讯选择了我们,所以我们不要着急的去判断,不要漫无目的地去喷,而是选择,让新闻再飞一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