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

作者: aprilsunlove | 来源:发表于2020-06-06 20:07 被阅读0次

    提起青春,人们总是想起活泼的少男少女,总是想起燃烧着的美丽梦想,还有那可以恣意任性的如歌岁月。总之,青春是美好的、可爱的,当然,也是稍纵易逝的。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辛夷坞如是说。

    如果青春仅仅只是那无知懵懂时的少年时光,那么恐怕是无法谱写出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美丽乐章。

    说到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想必四五岁的稚子都可以倒背如流。然而,这么多年的我只看到了白帝城外那美丽的风光,却从未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要想理解诗人的心境还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起,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从长安逃到成都避难,作了临时部署,让太子李亨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负责收复被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洛阳两个首都以及北方战事。让第十四子李璘负责江南地区的军政防务。结果没过多久,太子李亨在灵武也就是现在的宁夏中卫自立为皇帝,尊奉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即便是有一万个不愿意,但鞭长莫及,只好默许。这样一来形势瞬间发生了转变,现在李亨变成皇帝了,他立刻下令自己的小兄弟李璘交出兵权,回成都去陪老爸。永王李璘却认为这是老爸给我的权力,我的军队我做主。虽说是亲兄弟,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李亨下令剿灭李璘,收编这支军队。李璘不听大哥的话,率军沿江东下,直奔扬州。路过庐山的时候,派人上山邀请李白入伙。李白爱国热情高涨,平叛热情高涨,建功立业的热情高涨。也没看清形势,也没看清对象,于是欣然下山,怀着要做宰相的理想上了李璘的船。

    李白哪里知道这条船在李亨的眼里已经变成一条贼船了。很快,李亨派出的军队剿灭了永王李璘的军队,李璘被杀,李白逃亡,然后被关押在浔阳,也就是江西九江。

    杜甫听说后写了一首诗“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看来李白当时的境遇真是太差了,墙倒众人推。

    后来总算是死罪免过,但是活罪难逃。朝廷要将他流放到夜郎去,也就是现在贵州桐梓县附近的夜郎郡。李白从浔阳城出发,一路向西,进入三峡,走到白帝城的时候,就接到了朝廷的赦免令。但是这道赦书并不是针对李白一个人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当时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所以朝廷决定将死刑者赦免为流放,流放者给予免刑,所以这是针对所有人的一道赦免令。但是李白跟别人就是不一样,他接到这个赦免令之后,立刻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马上就写了这首诗。

    李白当时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五十八九岁的高龄(在古代来说)了。可是我们看这首诗的气势,不难想象出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坐着一叶扁舟正要踏上人生的征程,好不快意好不洒脱。回望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李白在写下这首诗的三年后就撒手人寰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年人从下庐山到走上流放之路,颠沛流离、无依无靠、饱受折磨,曾经怀揣着的理想再一次被现实粉碎的一败涂地。如果换一个人,在身体上精神上受了这样的打击,不知道是否还能重新站起来。我记得杜甫在年老时曾说“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诗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与当时的政局也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当我明白了李白所经历的一切后,再一次品读这首《早发白帝城》,我读出的却是我们心心念念却没有把握住的青春,是那种激情燃烧永不言败的志气。李白啊,原来你就是我们常说的出走半生后依然归来的那个少年啊。

    我想真正的青春并不只是那么一小撮人生,而是御风破浪历尽千帆却还能够以梦为马、随处可栖。真正的青春是由内而外散发着的逐梦气质,即使是踏着一叶不知道飘向何方的扁舟却依然心怀大海、春暖花开。

    我们绝不要做那种“25岁就已经死了,但是要到75岁才被埋葬”的人,而是要做那种50岁依然有勇气放弃自己积攒半生的积蓄去北漂,永远也不会让年龄限制自己梦想的人。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所谓的青春岁月更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是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却都是选择将卑劣的一生进行到底,只是在暮年不断感慨那曾经流失的岁月,还一边笑着说“爱过、痛过、疯过”。

    我们应该成为像李白那样的人,“心中有理想,世界有阳光”,即使被这个世界暂时抛弃了,但是却从来没有不去想办法去拥抱这个世界。不是有那句话吗,“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想这样动听的歌声一定是天籁之音,那美妙的在烈火中涅槃重生的青春之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春之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ef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