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生命的意义何在?
有人说人生本来没有意义,是人自己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
不同的人对人生可能有不同的追求——钱财名利性色食?但是这一切却并没有使人获得真正的喜乐安康。
究竟怎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自己自在,别人也自在呢?
人生不易,生命的意义就是活的自在,喜乐,解脱,明白通透。
不仅仅是自觉,更能觉人; 不仅仅是自利,更能利他。
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幸福美好。
要做到自己没有烦恼、忧愁、惊恐不安及痛苦等,就需要解脱,明白生死意义,那就是有正知、正念,走正道!
人生修行需精进!
人生需不断精进
精进(巴利文与梵文:viriya),又称毗梨耶波罗蜜,佛教术语,六度之一,意指身体力行善法、勤断恶根,对治懒惰松懈。此外,正精进也是八正道之一。
读 音 jīngjìn
常 见 佛学中
意 思 努力向善向上
解释
又叫做勤,即努力向善向上。[佛学常见辞汇 -陈义孝编]
不放逸:
精进同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因它们是生无量善法的根本,故名善根。)合起来即是不放逸(放是放荡,逸是纵逸),就是过着有规律的生活。
人若放逸就是对于贪嗔痴三毒不加节制,任性所为,肆无忌惮。
不放逸刚好与之相反,是以三善根及精进为体,有防恶修善的功能。对一切善法肯认真负责,精诚集中,故名不放逸。
甲胄表示精进之义,学佛的甲胄即是精进。
如能忍,一切事均可成就。金刚经云:“一切法得成于忍。”人与人相处,人与环境相处,必须忍耐,唯一目标:若能使道业上有所成就,则任何环境都要忍耐。
我们每天至少有十一、二小时都在动脑筋,贪著世事,这就是业。过去生生世世都在造业;要勤劳不息地进修,不取不著,即可远离多生多劫的业障。
纯而不杂谓之精。
精进是没有条件的,有条件即不能与本性相应,有条件容易退转。例如学佛为求财富、求平安、求儿女上进,希望达不到就要退心了。必须发菩提心,发菩萨愿,没有任何要求及附带条件,只是为了饶益众生,为了度众生,求诸功德法。
佛法是一条生疏的路子,岂能浅尝而止,必须要熏习再熏习,重复再重复,方能见功效。所以多听经多看经是有必要的,不补佛法熏习即补烦恼熏习。
此外,精进具体还可分为五种:
1、被甲精进。
2、加行精进。
3、无下精进。
4、无退精进。
5、无喜足精进。
(也可叫做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精进) :
被甲精进,即看到佛法义理,由信解故,自我惕励,我当如此依教奉行;
加行精进,即在被加精进的基础上不断进一步加功用行,以期待早日证悟真理;
无下精进,指因加行精进而生疲苦,依然忍受苦楚,不在仪式上产生怯懦的情绪;
无退精进,指与他(或她或它)逼恼,心不动摇,精进不舍;
无喜足精进,即对于善品不得少为足,永不满足,精进不已。
另外,关于精进,修学佛法的同修们要注意“渐次修行,克期求证”这两句话,比如释迦牟尼佛在未成道之前,曾遍参印度各地,渐次寻找解脱之路。凭着他老人家的福报,还渐次修行了十几年,于是最终才能成就菩提树下“不证菩提,不起此座”的七天克期求证。
【三善根】 [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一无贪善根 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着。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无嗔善根 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嗔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嗔善根。
三无痴善根 谓于一切诸法。皆悉明了通达。知是善法。知是不善法。知有罪法。知无罪法。知应修法。知不应修法。此无痴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痴善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