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027 | 房树人与障碍人群

作者: 蔬菜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8-26 09:15 被阅读1次

    问大家几个问题:

    你是不是有过情绪低落,一天都不想与人交流、说话,只想把自己关起来的情况?

    你是不是有过莫名的手心出汗、睡不着、紧张?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让你很担心、恐慌的感觉?

    你是不是有过不断搓手、挠鼻子、抓头发?不断去检查是否关了门?

    可能知道心理咨询或者有过相关经验的朋友都知道:

    上面的问题,第一个是抑郁,第二个是焦虑,第三个是强迫。

    不是说病症,而是说一些症状……就会有一些这样的症状,而不是说有这样的病。以上这些都是属于障碍症状。

    偶尔有之,很正常,大家都会有。例如:我们的身体会感冒,或者说没有感冒,只是打了个喷嚏。我们这个东西就类似于喷嚏,如果经常有,就可能是感冒了,算是症状。

    但如果过度到影响自己和别人生活,那就是障碍了。

    1

    心理障碍的定义

    百度百科解释: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

    我用大白话给大家翻译一下:不按正常人的方式进行说话和做事。

    这里的正常,是社会定义的正常,比如:喜事你哭,死人了你笑,不穿衣服在街上裸奔。这些都是不正常的行为,我们叫做异常行为。很多自闭或者传说中小时候高烧烧傻,表现得怪怪的那种,比如嘴巴歪歪的,让人可能有呆萌感、尴尬感,也是异常行为、状态。(注意:这里没有歧视)

    所以,心理障碍又叫异常行为。

    2

    异常原因

    前面百度百科提到:由于生理(身体)、心理(精神方面)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

    怎么理解呢?

    就是:

    1.身体方面,天生遗传器质性病变。

    比如:某根神经搭错了,俗称神经病。也可能是成长环境中生病、病毒感染等物理、人为、化学物质等的后天影响。

    2.心理刺激,心理层面的、精神层面的。

    比如:重大恐怖事件、自然灾害等,911、汶川地震。

    3.社会文化,不符合该地区的文化行为典型的特点。

    比如:在大城市里学非洲部落的野人那样画泥土到脸上、不穿衣服,或者在非洲部落里天天穿西装穿皮鞋拿个公文包。

    3

    心理障碍的表现

    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能、人格、意识等,其中任何一方面脱离常态变得异常,均可表现为心理障碍,脱离常态就会和其他活动不协调,或者和环境不协调。(脱离常态,会影响你的知觉,从而影响你的记忆,进而影响你的思维,接着可能影响到你的情绪……如果某个点不协调,相互影响之后,则可能跟环境、社会也会不协调,从而产生各种的问题。异常,跟外界的互动可能会有阻碍,就变成了障碍。)

    最常见的障碍有:焦虑、恐惧、幻觉、妄想、过度兴奋、抑郁、智力低下、品行障碍以及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等。(这些都是一些症状;3个维度:异常值高低、发生频率多少、持续时间长短)

    ▲适应性障碍

    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通常表现为不能正常的适应工作、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等。

    ▲焦虑性障碍

    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经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的悲叹不已。碰上一点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点紧张的心理压力,便会慌张的不知所措,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抑郁性障碍

    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变低,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是负面的,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没有爱没有需要的感觉。容易自杀、麻木。

    ▲恐怖性障碍

    患有恐怖性障碍的人,所害怕的对象在一般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但仍出现强制性的回避意愿和紧张、焦虑、眩量等心理反应。

    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就是赤面恐怖,也就是在众人而前脸红。面部表情惊恐失措,不敢正视对方,害怕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难堪,心理产生紧张不安、心慌、胸闷等症状。

    ▲强迫性障碍

    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

    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强迫动作,如反复检查门锁等。

    强近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曾出现过,但只要不成为他们的精神负担,不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应算作强迫性障碍。

    ▲疑病性障碍

    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健康状态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经常诉述不适,顽固的怀疑、担心自己有病,经实验室检查和医生的多次解释后仍不能接受,反复就医,甚至影响其社会功能。这种对自身健康过度担忧的心理倾向,就是疑病性障碍的表现。

    心理异常的表现可以是轻微的,也可以是严重的。

    这是一个递增关系,可以用“异常值”来比喻,异常频率越高就越严重,越接近病态。

    正常来说,我们都会有焦虑、抑郁、强迫、恐惧,这些是疑病症状,也是保护我们的身体反应和提醒我们的信息系统。这些本身没有毛病,而且还是好东西。

    但是一旦过了,过犹不及,就出现问题了。

    ○轻度的心理异常

    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

    ○严重的心理异常

    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病态人格和性变态、双向人格等。

    通常用三个统一,来看是否心理异常:

    1.个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否统一。简单的说,即自己认为 存在的事物是不是客观存在,比如幻觉等。

    2.人格个性是否稳定。比如说一个用钱很节约、谨慎的人,突然挥金如土,个性突然有了大的变化。(当然喝醉酒等情况除外)

    3.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是否一致。精神活动虽然分为认知、情感、意志等部分,但是它自身却是个统一的整体。比如一个人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这样就失去了协调。当然,强迫症除外。

    一般认为异常属于精神病的范畴。

    ○重度的心理问题判断标准有:

    (当然是相对的标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

    1.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

    2.持续时间一般要连续2个月以上。

    3.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比如不能学习、工作、生活,生理和心理上也受到影响,可能伴随出现这两方面的一些症状。

    4.没有器质性病变。通俗点说就是身体上有没有疾病。

    5.自己或者非专业人士没有办法消除这个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才可以。

    一般人就通过上面5条判断就可以了,注意都是相对哦,不要太绝对。当然其他的标准专业术语太多,就不列出来了。

    ○心身障碍

    因为身体疾病、五脏六腑等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恐和肾、喜和心、怒和肝、思和脾、忧和肺。

    所谓恐伤肾、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反过来,器官的问题也会影响情志心理。

    过度持续高频,就病态了。

    比如范进中举,乐疯了……真疯了,心脏受不了,失心疯。

    ○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包括中毒性精神病、感染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精神病、颅内感染所伴发的精神障碍、颅内肿瘤所伴发的精神障碍、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锥体外系统疾病和脱髓鞘疾病的精神障碍、老年性精神病、精神发育不全、聋、哑、盲、跛等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

    某些药物、致幻剂引起的心理异常;

    特殊环境(航天、航海、潜水、高山等)下引起的心理异常;

    人为催眠状态或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异常等。

    4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心理异常呢?

    正确区分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异常,常有困难,原因有四:

    1.人的心理活动是不可见的,只能通过个体的言语和行为推测他的心理活动过程。

    2.心理活动受多种因素如环境、人际和社会文化关系等的影响,而言语和行为亦是如此。

    3.心理活动的个体差异很大。

    4.正常的和异常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明显的分界。

    因此,仅有一方面的心理活动异常还不能肯定就是心理障碍。诊断心理障碍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而且个体自己感到痛苦或者明显影响其社会交往或职业功能。

    5

    检查手段

    1.比较

    个体自己可以感到不同于以往,如体验到情绪低落、不高兴或压抑,并且感到痛苦,因而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或者观察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观察到患者的行为不同于以往,亦可以认为是异常。

    2.心理活动性质的改变

    如果观察到患者的心理活动有明显的质的改变,如出现幻觉、妄想、明显的语言紊乱或行为异常,则提示是心理障碍。

    3.社会适应障碍

    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协调一致的。

    如果个体出现了社会适应不良,则反映他的心理活动可能异常。但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时间、地点、文化、风俗等因素的影响,故社会适应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统计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认为,人们的心理测量结果通常呈正态分布,居中的大部分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两端这都被视为“异常”。

    因此,确定一个人心理正常与否,要看其偏离正常人心理特征的平均水平程度。也就是说,一种心理活动在同等条件下若为大多数人所具有,属于正常;若背离了大多数人的一般水平就是异常。人们已经设计出不同的心理测量技术测定不同的心理特征。

    根据某一个体的测量结果与正常人群测量结果的比对可以区分出正常、异常胡临界状态,如智商:低于70定为异常;70~90定为临界状态;90以上为正常。另外,临床是用的一些量表也利用类似的原理设计的,其结果可以供临床参考。

    文字类量表,如:90症状清单(SCL--90)、抑郁状态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焦虑自评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

    网上有精心整理的50份常用心理量表,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https://tieba.baidu.com/p/3441883448?red_tag=1114233381

    图画类,如:房树人、树木、自画像、卡牌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把我们的内心状态投射出来,然后运用专业的方式、分析的体系去解构出来。当然,都是参考,都是有效度的,不要去执迷。

    5.症状与病因学标准

    症状与病因学标准时,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来看待。

    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便认为此人有心理障碍或净胜疾病。

    如药物中毒性心理障碍,可依是否存在某种药物作为判断依据。此时物理、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6

    预防

    1.培养兴趣,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2.学会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

    3.增强自信,多将想法付诸行动。

    4.稳定心态,坦然面对困难。

    5.知足常乐,不要追求完美。

    6.加强修养,避免劣性刺激。

    (学着积极、正面、有能量,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7

    治疗

    1.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接纳自己)

    2.遵循科学的治疗规律。(科学方法)

    3.选择合适的心理医生。

    4.寻求专业的药物治疗。

    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人可以正确对待,有的人则不行。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任何人都难免遇到不幸事件,每个人也都可以学会如何积极的应对,从而避免内心活动的异常,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下面推荐六种行之有效的调养方法:

    1.精神胜利法

    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遇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精神调适一下失衡的心理。一切都会好的。

    2.难得糊涂法

    装傻。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网。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糊涂"一下,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紧张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问题是自己无法处理的,可以理解为明哲保身。

    3.随遇而安法

    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件,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恬淡的、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4.幽默人生法

    当人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渭剂,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5.宣泄积郁法

    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悲伤忧郁时不妨与亲人朋友倾诉,或进行一项你所喜爱的运动,也可以作一次旅行来改变心境。

    6.音乐冥想法

    当你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时,不妨试着去做一次"心理按摩"音乐冥想。

    8

    如何分析和处理障碍人群的房树人

    障碍人群的画很明显,画面一般会让人不太舒服。

    图1:

    案主信息:26岁,女,研究生在读。性格很温和,不争不吵、乐于相处。

    画出来的元素状态很乱,分不清房、人、树,有障碍的倾向或症状。当遇到这类型的图,我们第一反应应该是转介,因为你未必能处理得了,你就转介给专业的人去完成。

    这幅画的案主,可能有内向的焦虑,被焦虑给缠着。26岁的女研究生,表面看起来温温和和、乐于相处,内心其实很焦躁,有很多的情绪没有宣泄,或者大量的积压在内心变得有点抑郁。

    抑郁与焦虑,是同一个东西。一个能量往外宣泄,展开的就是焦虑;一个能量往内收的,一般是压制状态,那就容易产生抑郁。

    图2:

    案主信息(学员提供的图):来访者为18岁女生,职高学生,从小学习优异母亲管教严格,一直就是年级前五名学生。上初二后成绩下降,觉得跟不上学习,不允许别人比她强。压力增大后,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出现心慌气短,不愿意去学校,遂辍学在家,曾被医院诊断为双向障碍。

    从房树人的图来看,我觉得医院的诊断可能有点问题,因为画面并没有很不好,可能就是心里抵抗而焦虑。跟图1相比,这幅画相对健康很多,为什么医院会诊断为双向障碍……所以我觉得,医院的诊断可以再进一步的考察一下。

    房树人的分析,可以辅助于障碍性人群的判断,提高效度。

    怎么处理呢?很简单,转介啊!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噢!

    图3:

    案主信息:患者,男,21岁,由于在家和妈妈发生冲突,摔东西、毁物,绝食四天。父母强行送入院,入院诊断,边缘性人格障碍。从小爷爷奶奶带大,6岁回了父母身边。从小学习成绩差,11岁就辍学回家,在家中不上学至今。

    这张画一看,有一些异常行为。整个画面浓缩在中间,一群人黏在房子前。从房树人角度分析,画面压抑、内向、能量凝缩。

    边缘性人格,有一些反社会,跟社会格格不入,容易有反社会行为,可以理解为社会边缘型人。但这整个画面看起来,我个人反而更偏向可能是抑郁障碍,但为什么会砸东西、摔东西呢?那当然是给我们专业的人士去分析了,让专业的人士去治疗他。

    只是从房树人角度分析的话,我们看到他的人物很多,说明案主是渴望被陪伴的,渴望在人群中的。但是在家庭里,案主目前比较回避、逃避,家庭让他不舒服。树木的姿态,说明他内心是有一些积极能量的,只是自我认知不清晰,人际关系比较没有边界感,比较混乱。这幅画看起来好像是稳定的,但其实是不稳定的。如果是这个点,跟边缘性人格还有点像,因为这种人不稳定,但看着又好像是稳定的感觉。我觉得,这张图在障碍分析方面,可以做更多的考究。

    总之,用房树人去判断障碍性或者行为异常的画面,第一看感觉,感觉不舒服,说明案主现在可能是有事情的。第二看经验,需要大家去大量看案例,什么类型、出现的画面是怎样的等等,多去看,多去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提升我们分析的效率。

    怎么处理障碍性人群的画面呢?

    分析完,有问题就转介给专业的人士去做治疗。

    各位不要随便的提意见,不要随便的给咨询,不然容易惹祸上身。

    浏览了本次连载,你收获了多少?

    九月份,蔬菜房树人12期训练营就要正式启动啦!

    新内容,新启程!

    我们等你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027 | 房树人与障碍人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gl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