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有这样的一段话:“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前两天看到这段话,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杜枚的这段话是针对秦国的快速灭亡,以致于秦人都来不及顾自哀怜,后人看到了秦国是如何灭亡的故事而为它的灭亡而痛心,但是后人(指唐代当朝的君臣)看到秦国如何灭亡但并没有汲取教训加以改变,因而也重蹈覆辙让自己领导国家衰败灭亡,又让后来人来哀叹我们的现在。
历史的轮回就是这样一朝朝一代代延续,回顾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国家如此,家庭如此,而人类亦是如此。难道就没有办法打破这个魔咒的循环吗?难道就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永世延续吗?常说富不过三代难道“富”不能代代传承吗?难道看着前人哀叹生命的脆弱,面对疾病的折磨我们只能前仆后继吗?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在送别意外离世的亲人、朋友、同学或同事时,发出内心的感慨,我现在开始要善待自己,要好好地管理自己,可是还没过三天就原形毕露,开始放纵并折腾自己,以为厄运是不会眷顾自己的,就这样不知道哪一天我们自己就成了别人哀之的对象。
自学习九型以来,杜枚这段话所表述的意义也是这两年我一直在拷问自己的,在拷问自己的同时,也在用这段话来看身边的人和事。真的没法改变吗,国家能改变吗,家庭能改变吗,而我们人能改变吗?在九型的课堂通过学习领悟,现在我确信那是完全可以的。国家是人领导的,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人,家庭亦是人组成的,命运取决于人,而人类更是直接关联到了人,只要我们人改变了,只要人的思想意识改变了,那一切都改变了。
为什么我们那么难于改变,学习了九型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地活在了人格模式中,活在了头脑的幻象中,活在了恐惧、贪婪、欲望之中。我们又那么深深地依恋人格模式,看不到它的局限,我们只看得见别人的是非功过,却看不清自己的贪、嗔、痴、癫、狂。人格模式深深地制约了我们,哪怕是杜枚,他亦只是看到了国家,看到了前世之鉴,可是他却没有看到这其实是人性之根本,也没有看到自己其实也深陷人格模式。或许他如果能成为一代君王,可以做到体恤百姓,整纳历制,成为一个明君。可是如何能代代延续,杜枚或许也找不到更好的答案。国家也罢,家庭也罢,个人也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到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能做到自己革自己的命,自己不断去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勇于自我解剖,去看到自己的局限,走出人格模式的控制,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我们又何尝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心怀他人,乐于奉献,为天下所尊呢。只要我们每一个人把这种修行的示范更多地带给我们身边的人,只要我们都渐渐有了智慧,我们又何尝不会有一个美好的天下呢。
只有当我们都能去看到自己人性的弱点,去看到人格模式对自己的控制,去看到面对自己的重要,不断地检视自己,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找到内在的那个爱,它是那么仁慈,那么满足,那么平和,那么诚实,那么宽容,那么奉献,它伴随着智慧一并而来,让我们都能正确地、实事求是地回应当下。而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沐浴在爱之中,被爱浇灌着,王阳明所谓的良知自动发生,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的约束性规定吗,诚信将是人与人之间自动自发来自内在的指引。老子《道德经》中所描述的美好国度: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将会上演现实版。
最近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对我亦深有启发,人之如此,得牢记来世界之初衷,政党亦是如此,牢记成立之初衷。唯有我们牢牢记住初心,把内在的爱启动起来,专注于当下,人之幸福、国之幸福均指日可待。
在九型的课堂上,老师曾说过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我们总认为共产主义太遥远,太虚无缥缈,实际不然,但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多数的人觉醒。”正因为太多的人选择了灵魂的沉睡,正因为太多的人选择了听天由命,正因为太多的人选择了逃避改变的痛苦,因此智慧的人生无法启动,从而深陷人格模式失去自我的力量,转而去外在寻找力量证明自己,如金钱、地位、名誉等。
当我们一代一代的人活在人格模式中,我们充满了不安全感,充满了贪婪和欲望,轮回就此发生。人之如此,家之如此,而国家亦是如此。如何改变扭转这个轮回,唯有修行和革命,不让“后人复哀后人”再行上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