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大体意思如下: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一般来说,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人身来自父母,兄弟情同手足,所以必须孝弟。《孝经》说孝非常详细,简单的说,普通人尽孝,开始为养父母之身,进而顺父母之心。他如果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都是孝子行为。孝悌之人处社会,少有好犯上者。不好犯上,则心不好作乱,社会由此安宁。
在执教过程中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在家孝敬父母的孩子,往往在校也同样会尊敬老师!有孝心的孩子容易教育,没有孝心的孩子往往难以管教。在学堂里,就有一个学生特别调皮,每次教育他的时候都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每次观看孝道视频时,别的学生都感动的流眼泪,他却表现的不耐烦,有时候还会嗤之以鼻!家长反馈他在家里也是特别不听话,没有感恩之心!
务是求的意思,本就是根本。君子修道必求其根本,本立,则得其仁,得其大道。何谓根本,就是孝弟。古代明君以孝治天下,往往能够很快达到天下大治的效果!
就像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从小便奉行孝道,他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地侍奉她,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整日整夜的没法合眼。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汉文帝的仁义和孝顺感动天下人,加上他治国有方,国家一派兴旺景象,并与后来的汉景帝一起开创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