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公众号,看到弗洛伊德曾在他的《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3岁的小男孩被关在一间黑屋子里,他对屋外的人大声喊叫:“阿姨,和我说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呢?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以前,常说,老师是蜡烛,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可能我们更需要强调的是,老师是黑暗中那一束最亮的光。
什么样的光才是教育应该有的光呢?
在课堂上,我们给孩子充分思考时间,给孩子展示思考的时间,我觉得,这是尊重的光;在作业批改上,特别是对作业错误率很高的孩子,少打一些“X”,将对的标注出来,我觉得,这是看到希望的光;当孩子犯错时,冒傻时,我们不嘲笑、不讥讽、不挖苦,我觉得,这是允许孩子自己成长的光。
面对老师,我们同样应该有光。
一个孩子在午休时间调皮,男老师批评,用手捏孩子的脸起了青团,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是光。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手势,或许他可以安静;如果他行为不听劝,我们用严厉的眼神,甚至罚站,或许他也可以安静;如果还不行,男老师用自己的威严,或者给他一本书,或者与孩子商量,都可以让他安静。但有时,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些更加温和与人性的方式,却选择了简单而粗暴的方式,给自己与孩子都带来了伤害。对这样的老师,我们不简单的定性,不做无谓的猜测,而是给予方法上的帮助,给予一些宽容,我觉得,这是相信老师会自我成长的光;
一位老师,他在群里突然怼起了人,且方式不当。我们安抚被怼的人,对怼人的人,沟通背后的需求,化解矛盾,这是老师做为人际交流成长当中也需要的光;
记不住谁说的话了:做一个有光的人。我更想说,做一个有光的教育者。
【今日阅读】今天读《金字塔原理》第3章,如何构建金字塔。
这章内容很简单,讲了两种方式:
1.自上而下的步骤:提出主题思想、设想爱人的主要疑问、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与爱人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2.自下而上的思考: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出结论。
在我看来,这两者都没有难度。
第4章《如何 写序言》,书中举的例子多是经济方面的,我读来有些困难,不太想读。对于里面提到的四要素:介绍背景、指出冲突、引发 疑问、给出答案。也有些蒙,可能是我没有认真读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