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北宋诗人黄庭坚通过这首《清明》,发泄胸中无限愤懑,慨叹人生无常,于激愤中感悟: 人固有一死,但境界迥异。
此诗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王安石变法引起了“改革派”和“守旧派”的斗争。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在内的“元祐党人”受到打击,黄庭坚也受到牵连。可以想见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的心境是相当凄楚悲凉相当低落的同时又是相当激愤的。
此诗通过齐人与介之推的对比,说明无论高低贵贱,人终有一死,“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这两句结语富含哲理,生死乃是自然规律,同时又隐含了人都会死,但境界有别的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