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儿童/青少年领导力发展婚姻育儿
心理学文章 ‖ 2019,生死共存 生死相恋

心理学文章 ‖ 2019,生死共存 生死相恋

作者: 完形领导力梁崇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1-10 11:39 被阅读8次


    每一次挑战都让自己更强大

    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最艰难的一年,但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关于2019年的讨论越来越热,对未来越来越悲观。

    从中国股市、楼市、中美贸易摩擦、人口增长等方面来看,未来的确会遇到很大的挑战,但纵观中国多年发展,基本上都能从容应对每一次挑战并且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商战中,当你攻击竞争对手的弱项时,只会让竞争对手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并不断提高;当你攻击竞争对手的强项时,你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攻击力。而商战的法则,我认为也非常适合当下的我们。

    心理动力学

    弗洛伊德将人类行为动机的来源归因为每个个体内部的心理能量。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驱力,这些驱力成为躯体产生的张力系统。这些能量来源一旦被激发就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出来。1920年,弗洛伊德在《超越唯乐原则》书中提出“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本能,也叫性本能或爱欲,它包括不受禁律制约的性本能本身和受目的制约的或由此派生的具有升华性质的本能冲动,而且包括自我保存本能,如维持自身生存的吃、喝、逃避危险的能量。生本能目的在于把里面分散着的生物微粒越来越广泛地结合起来,使生命复杂化,以保存生命。

    死本能,它代表着人类生命本质中的破坏与攻击、甚至自我毁灭的力量。死亡本能的表现分内外两种,向外表现为侵略性的暴力行为,向内则表现成消极、自我放逐、自我惩戒、自虐甚至自杀的行为。生命由无机物演化而成,人从黑暗、温暖、平静的子宫而来,它的任务是把有机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状态。

    生本能与死本能都致力于重建一种由于生命出现而受到干扰的状态,生命的出现被看作生命继续的原因,同时也被看作是走向死亡的原因,而生命本身则是这种倾向之间的冲突与和解。

    只有共存才能共生

    在我们躯体里,同时存在生的力量与死亡的力量。死亡力量能设法要使机体回到没生状态,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机体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紧张和挣扎。生的力量让我们机体能冲破和跨越死亡的羁绊,让生命得以延续。只有共存才能共生,只有同时存在才有的生本能的为生而展现的争斗,有时候必须杀死才能生存,死亡带来繁荣,带来生命的延续。只有死亡本能才能让我们得以平静。

    我们机体存在多种生死能力,例如你想买一件时尚的衣服,这是由一种生的力量来主导;你想参加某个朋友的生活派对,这是一种生的力量来主导;你想到某一个高科技企业任职,这是一种生的力量来主导……你失去了某份工作产生对上司的仇恨,这是一种死亡的力量来主导;你做错了某件而事而自责,这是一种死亡的力量来主导……

    有时需要让死亡力量来主导,释放死亡力量才能得到内心的平静。例如当你内心过于压抑,你要找合适的渠道让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

    而机体的生死力量,必须由你自己来掌握,哪些要生存下来,哪些要死亡,哪些不生不死……

    死亡才能重生

    我们都知道未来是一个变化莫测的世界,如果不能适应变化和做出改变,我们很难生存。但当我们真要对自己做出改变时却始终迈不出第一步,或者走出第一步后又回到原点,因为我们害怕,脱离我们的舒适圈与控制圈,我们对未来的无知导致不可控。

    而重生就必须先死亡。例如你当前所做的工作,给你一种焦虑、无助、紧张、郁闷等负面情感,你要获得幸福感,你需要“杀死”当前的工作,消灭死亡的力量,才会产生新的生的力量。

    死亡恐惧产生对孩子的控制

    当死亡的力量强烈到一定程度时,现实中就会发生与之对应的事件。人对死亡的预感,可以说是这种死本能激发、扩大的表现。很多人对死亡的预见会表现为一种消沉的心理状态,产生紧张、焦虑等情感。而机体为了缓解紧张、焦虑等负面情感,机体就会产生防御机制。

    孩子一天天长大,也逐步追寻个体独立性,父母感觉到自己没法掌握孩子的一切,担心有一天孩子离自己而去而产生失落感、焦虑感。而这种预见的死亡力量,让父母定制定更多的规则规矩对孩子严加看管,不允这样不允那样。

    孩子在面对家长的各种条例,更容易产生对抗心理和行为,死亡力量在机体更加活跃,产生孩子逃学、打架、早恋等父母不认可的行为和自卑、失落等消极情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文章 ‖ 2019,生死共存 生死相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no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