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自性

作者: 善护念之合一 | 来源:发表于2018-05-26 18:10 被阅读161次
    (图片来自春莱姐)

    20180525《论语别裁》线上读书会心得体会

    颜渊第十二  历代兴衰的趋势

    梓艺:我读的那一段主要是讲历史的演变,历代兴衰的趋势,谢丽读那一段的主要是讲人和文化的关系,依琳读的那一段主要是讲经济和文化的关系,经济与国家的关系,如果我们没有什么要分享的话,那我们就继续读下去,好吗?

    谢丽:我读的这一段,我就觉得挺好玩的。文人啊,骂人也特别到位,我一边读,一边觉得特别好玩,特别好笑。

    经过南老师一解释,就是觉得他们很有文采,把另外一个人描绘得入木三分,把他虚假的嘴脸描述的形象生动。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这种人也还挺多的。

    其实我们有时候自己也是这样,比如我们说我们不在乎什么,其实我们特别在乎,只是我们自己看不清楚。有时候我们说我们要放下面子,可是我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注意,都在在乎那个面子。

    (图片来自春莱姐)

    梓艺:就是还没有活出一个非常真我,并且是一个彬彬有礼,文质彬彬的这么一个人,对吧?其实南老讲的这一个现象,无论是古代和现在,其实没有什么大的改变,我觉得现在的问题还更严更严重。

    因为现在的知识,不像以前的知识,现在是知识泛滥,知识爆炸,对吧?现在整个媒体上面,各行各业都冲出了所谓的这个大家,那个专家,其实都是应该拍砖的专家。这些所谓的专家,这些知识分子,这些文人之间,本身也是相轻的。

    问他们为什么相轻?因为这个你懂,你不懂,这个我懂啊,彼此之间都是互相不买账对吧?但是我觉得,有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南老说的,最关键的是,即便我们有了一些文学修养,文学知识,但是我们的本质不好的话,出来做事才是非常非常可怕的。其实这个生活当中,岂不比比皆是嘛?

    谢丽:是的。

    (图片来自春莱姐)

    梓艺:在一些群里,一些知识分子的那张嘴是个顶个的厉害,但是别人会透过我们这张嘴,我们所谓的这个头衔,这个知识的背后,把我们的人性,看的清清楚楚。

    谢丽:你说到这里啊,我倒想起来了一件事情,我们现在不是有微信名片嘛,在一些搞文学的群里,我们的微信名字就是什么某某书画协会会长,某某文化传人之类的,真的那个名字就是一长串的,写的特别的长。我就在想,我们都是文化会长了,都是文化传媒的传播人了,那还写这么长干嘛呢。我看到这个名字就有点恼火,我都想骂人,我们还要不要实实在在做生意了?我就感觉特别晕,老讲这文学的名字。

    看到那些为自己冠名了老长的名字,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缀上面的,我都不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梓艺:就是虚名呗。

    谢丽:对呀,就觉得我们也是活得特别的累,活的挺难过的。

    梓艺:其实无论是有知识的,没知识的。我们都可以看清楚人性的那一面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吧?这一段还要分享的吗?

    谢丽:刚才依琳读的那一段,征税减税这一段,我都觉得有若,对于到底是减税还是增税,是很有大智慧的,还有就是说到美国经济,包括现在的英国经济,对我们那些盲目学习西方的人,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你看大家都很盲目的,就说要让我们看西方,什么提前计划呀,你看美国啊,我们要提前花未来的钱,我们不要为未来担忧,可是现在看现在美国经济,先不说国家经济,先说他们的个人经济,好多老百姓都是流浪街头,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20180524拍照)

    梓艺:他们就是因为凯因斯的那一套经济理论嘛,就是以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所以他们过日子都是属于这样的了。

    谢丽:我就想到了现在我们的信用卡,我也听到好几位朋友说,每个月因为信用卡还款,就特别难,还有就是平时生活里面,我们抠一点啊,然后为过日子打算一点啊,现在的年轻人,接受西方教育可能比较多,就会觉得,哎呀,你怎么天天都是在说节俭什么什么的啊?

    然后还有就是关于孩子的教育,我就觉得南师的知识真的是太渊博了,对外国的文化也了解的特别透彻,像我们这些不怎么看那些外国的书,对西方好像没有什么了解,但是通过南师一讲,我们就了解了很多,就觉得好像有的人说些西方文化多好呀,中国的文化有多少糟粕呀,我现在带女儿读经典,然后有时候会跟亲戚分享一下,然后他们就说,哎呀我是希望孩子完全自由的,中国文化里面哪里哪里是糟粕,哪里怎么怎么不好啊什么的,然后就说要给孩子自由啊,我们现在学习南师的《论语别裁》,里面南师都也有讲到啊。

    西方从小就会引导孩子开始读《圣经》,他们国家自己也有经典,就是《圣经》,那我们中国的孩子呢?我看到很多家庭的孩子,就是完全的放任自流,特别是我最近在辅导几个小孩啊,我就觉得特别严重的是,家长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自由,包括我们学了“如何爱”的课程之后,我也是最近才体会到“如何爱”里面的自由也是相对的,就是说给予人性的东西,但是那不是没有收敛的。

    (20180524拍照)

    梓艺:并不是没有秩序的。

    谢丽:对,还是有秩序和规矩的,包括担当,就像我们上“如何爱”那个课程里面,然后古峰老师就说到他自己,当时剃一个光头到学校去了,然后他父亲也去了,说:“我也尊重他的选择,让他剃了光头,但他既然是学校的学生,就要承担学生的义务,和遵守学校的规矩。”

    那就是学校怎么处罚他,他也要承担的,因为他的身份是学生,而且他来到这个学校,那就要遵守这个学校的规矩。这些老师在课里面,就讲的是特别清楚了。

    但是我们学完了以后回来了,我真的是遇到好多家长都是这样子的啦:孩子完全不管了,让我管他,好像是约束他了,然后就放任自流了……

    我就觉得,哎呀,好奇怪,本来上了这个课呢,是对大家好的,哎哟,真的是……

    梓艺:走到反面去了。

    谢丽:是呀,走到反面去了。其实老古老师他们讲的课程,跟传统文化,经典,佛经里面讲的是相通的,比如释迦摩尼佛那样慈悲,那样大爱,他还是立了好多规矩,来约束所有的弟子们。

    其实就像一个家庭,孩子一点规矩都没有,一个家也是要完蛋了。我最近带的一些孩子,有几个孩子,他们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然后大儿子也是不担当,在外面胡作非为,也是去坐牢之类的,其实从这个现象也能看得出来,父母的承担的太多了,没有给孩子一些规矩跟压力,那孩子呢?那空下时间,没有正确的引导的话,很容易胡作非为。

    而且呢,我们剥夺了他为自己承担的权力,其实他内心也是愤怒的。我觉得这是“如何爱”课程里讲的人性的一面啊,我是学习了才知道啊,之前没有学习,真的是没有办法知道,很可能别人都跟我们说过,我们都不能明白,这时候的父母可能就想:你看,孩子我也不让你带,还是我帮你带,然后呢?我给你所有的自由。我给你所有的爱,就是让你活的最轻松的状态。你为什么还这样子的呢?其实父母们可能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子的。

    其实就是给了孩子完全的自由,好像一点也不是好事,最近辅导人家小孩,我才体会到,小孩从小我们不教他,不教育他,比如开始读一年级,字都不认识,如果要辅导他,真的是要坐在他旁边,一个字一个字读给他听,每个孩子我都觉得特别聪明,但是上学了以后字都是不认识。那家长也特别痛苦,孩子也特别痛苦,真的是所谓的自由的教育,真的是把孩子给毁了。

    然后呢,慢慢大一点了,读一年级。再读二年级,三年级……看到了孩子成绩不好,然后完全归罪到孩子身上。

    现在接触到好多家庭,好多父母都是这样子的,然后呢,去开家长会的时候,干脆就说,哎呀,我反正不管了,管不了了,我就交给你们学校了,然后就把自己亲生的孩子都推给学校。

    (20180524拍照)

    谢丽女儿:我们学校里面有一位同学的家长,说都怪老师,说老师不让他家孩子听课,他们都不知道他家孩子上课的时候都在干什么,不是在影响同学,就是在讲话。然后他的父母还在怪老师,说没有把他们的孩子教好。

    谢丽:对啊,这样的父母都不明白事理。现在的老师也特别难当,感觉就是一个恶性循环,还有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学习西方的文化是这种盲目的,但是什么都没学懂学通的状态,于是给自己家里留下了很大的祸害。

    梓艺:是,如果他的孩子去西方的那个环境当中,他会发现规矩也比在中国更多。

    谢丽:对呀,咱们到外国去,发现人家特别遵守交通规则,根本不用说的。

    梓艺:是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种公共的道德意识很薄弱。

    谢丽:所以还是说,就是我们整体国民的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梓艺:对呀,就是不守规矩呀,所以走出去才会被人瞧不起嘛!

    谢丽:是的,就像刚才我女儿分享的,孩子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扰乱课堂,不遵守纪律,特别打扰到上课,不让他听课了,然后他父母还来了学校里,还怪老师说,你们为什么不让我的孩子听课啊,其实本身,家长应该问问清楚了,为什么不让孩子听课?然后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问老师,就到学校去吵闹的,我们看这个社会现状真的是特别的不好,最近我带我女儿读德育启蒙,包括怎么孝敬父母,比弟子规还全面。

    但是讲的比较简单,就是每一个小节都分开了,怎么为人,兄弟怎么相处,朋友怎么相处,怎么孝顺父母,怎么与别人交往,还有嫁娶什么的,这些都讲了,每一个都一小段。我觉得特别好。

    我们中国文化几千年,之所以能够传承,就是特别有智慧,方方面面都有讲到了,包括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南师的书里面,今天我读的也有说到。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有南师书里面讲的做人做事,包括当官的,做生意的,各个方面的都在书里面了,这么多年了,大家都没有读,都荒废掉了,我也觉得特别可惜。

    (20180524拍照)

    梓艺:关于南师,在电视上有一个纪录片,说中国上下五千年,南师是排得上的,他是了解了事物的本质的。所以我们看《论语别裁》,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写的。但实际上我们现在整个世界所呈现的状态,不就是如他书中所描述的吗?美国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包括人性的问题,国内大把大把的博士生,研究生,专家,其实真正有学识的,真正是在人性这方面有修炼,那真的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至少在我生活当中是很难见到有这么一个,能被我们发自内心去尊重的这样的人师,是吧?所以我觉得南师实际上已经看清了整个事物的本质,人性的本质。

    谢丽:南师七几年写的书,感觉读起来感觉就像最近几年才写的一样,感觉南师特别有远见,而且南师能够把事情看得很清楚透彻。

    梓艺:其实有时候就是说,历史上也是不断在重现的,因为这些现象,其实是这些根本的问题,只不过是在不断的在重复出现,社会的发展也只不过是不断的在螺旋的上升,延展,其实都逃不过那些问题。也就是人性的问题,还有就像刚才依琳读的,吃饭比天大的这些问题。

    吃饭大如天,不就是一个经济的问题,对吧?我们接下去读吧,我觉得,接下去读的这一段,也真的是我们时时刻刻在想,平时也是经常会谈论这些问题。知人易,自知难。这段我来读吧?

    谢丽:好的。

    (图片来自三月姐姐)

    梓艺:我们又一轮读完了,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吗?

    依琳:我刚才读的那一段,其中说“有些问题找读书人来解决,也许一年也解决不了”,我就想到一句话,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我又想到我自己的性格,有很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很犹豫,不敢做决定,怕犯错,这样一种的倾向在里边。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完全改掉我这样的性格。

    梓艺:这个可以理解,就是我发现生活当中有很多人是这样的。优柔寡断,我觉得这是从小造成的一些心理阴影吧,依琳?

    依琳:嗯,可以这么说。就是小时候犯错是父母惩罚,好像长大了犯错就是自己惩罚自己,而且,好像自己身后没有支撑的力量,没有支撑的人,就是怕自己出错了之后,自己承担不了,就是这样感觉。

    梓艺:对,就是有一对不允许你犯错的父母。是吧?

    谢丽:我觉得梓艺这样讲,真的是对的。

    梓艺:就是你一有犯错,你就要受到责骂。

    谢丽:哦,我倒觉得就是刚才依琳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她不敢担当,梓艺刚才讲,这个跟她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我倒也觉得确实是这个样子的,不是说书生没有用,敢担当的书生也很多,还是有很多书生也蛮能担当的,像毛主席当年他也是书生出身的,还有周恩来总理。

    梓艺:毛主席有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说他不是从小被拽到学堂那种死读书的,他从小读的私塾。然后他考到湖南长沙。像一个师专一样的。后来又去到北大,那是因为杨开慧的父亲在北大,推荐他去,他在那里在图书馆谋事的,我觉得,他如果说是一味的死读书啊,他未必有这样的一个宏大的格局,对吧?我们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读死书的那种,就只是读书面上的文字。

    谢丽:说到小孩子的担当啊,一个人长大了能不能担当,就是从小父母给他造成的。因为我最近不是在辅导小孩写作业嘛,就是要求家长把作业给他们全部检查好,甚至都一个一个批改过了,然后到学校去给老师。

    然后孩子们都照这个方法来了。我辅导这个小孩,我就问他:“为什么要叫我帮你检查?”学生说:“那你帮我检查完了,我就到学校去跟老师说我回去了,阿姨帮我检查完了,错了那我就回来找你,我可以跟老师说,这是大人的错,他们已经帮我检查了。”

    是呀,然后孩子自身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了,你看看哈,这一个是学校,还要家长跟他配合,这样小,连写个作业的问题啊,他都不肯承担,那他长大了,需要担当的事情就更多了。

    他能担当吗?现在的教育哈,现在的家长啊,从这个小事情就能体现出来,我就觉得从小就在祸害人。你说这样的孩子教育出来能担当什么呢?

    最近也听到身边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个人都40多岁了。头一天晚上呢,把他父亲还打了一顿。然后第二天自己自杀了。然后呢,结完婚老婆也跟他离婚了,然后他就把所有的怨恨在自己父母身上了。

    还有就是跟我同学聊天,他就说他写了日行一善的日记发到群里。他说现在城市里不好生活,打电话叫人帮忙搬个东西,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人家就走了。

    说话的那个人没有反思自己,为什么一句话没有说完,人家就被气走了,就只怪搬东西的那个人:我一句话还没讲完他就走了。

    过后我就反思了一下,我想你这个讲话,该讲的多难听啊,本来人家想搬东西赚钱的,但是听你说一句话,都不愿听完,扭头就走了。都不反省自己,还是怪别人。中国的教育,都是把责任推在别人头上。

    包括从小孩子写个作业,他这个担当是从小就开始锻炼的,他连他自己的作业都不肯担当,长大可能就是自己说的话把别人气到了,还怪别人走了。

    你看,这种思维,就是当下教育,就是这么教出来的。

    (图片来自采桑女)

    梓艺:还有很多父母啊,不单是对孩子大包大揽,在很多是非问题上,在孩子的生活日常上,照顾孩子可谓事无巨细,遇事都是指责别人,把事情推给别人,偏护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们一直偏护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他将来成人了,会是什么样呢?打比方,我先生就是这样的,他如果跟人家发生冲突,哪怕他跟我之间要争吵,他差不多先骂人,但是他非说是我的错,是我让他骂人的。

    谢丽:这样……

    梓艺:他到外面去,他打个球,他自己打输了,他说是别人水平不好。

    谢丽:这有可能啊,是别人没有跟他配合好。

    梓艺:对,怪别人没有跟他配合好,他就是这样的,这思维模式就永远都是别人的错,永远都是别人不到位。

    谢丽:你说能怪他吗?你说能怪现在的孩子吗?我现在带着几个小孩辅导功课,半年还没到呢,我的体会就太深刻了。你看现在那个教育,还有书上,就教他们森林里开大会,喇叭通知小熊来了,再通知又是小狗来了,再通知是小猫来了,再通知什么狐狸来了,接下来就没有了,你说你写这个文章出来孩子学什么?你说是不是?

    梓艺:现在我觉得是这样的,孩子现在最大的问题,这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一味的只让孩子学课本上那所谓的知识。但是他的做人,做为这么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灵动的人,就是富有生命全部信息的一个人,这样的教育没有了。

    (图片来自moon)

    谢丽:对。做人做事的教育没有了。

    梓艺:完全没有了,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跑来跑去,已经去很稀缺了,对吧?

    孩子从小在与小伙伴们的玩耍当中,在家里头跟父母的交流沟通当中,到外面,跟他的同龄人交流沟通当中,其实孩子就是在这些人和事当中,就是开始学习成长了。现在一直说学习做人,但是小孩子走出来,我看那种有光彩的孩子,现在很少,非常少。

    昨天我还在我老公他弟弟家里头,他们家两个男孩,弟媳妇儿总是很多的怨言。要辅导这个了,要检查了,要订正了,要签字了,都是这一类的问题了。其实我觉得就是学校推卸给老师,老师推卸给家长。然后家长都被席卷,所有的家长都是这么干,觉得我不给他辅导出来,觉得自己作为家长还是没有做到位,另外一个是老师那边也没法交代。

    谢丽:对。

    梓艺:关于孩子读书,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我女儿的同学,有很多这种孩子肩膀根本担不起来,甚至就是对学习根本就没有培养出对学习的好奇心,或者说这样的一个关注力,他是为你在读呀。

    他在学校被老师盯,回到家了被老妈盯。是不是给他一种感觉,他是在为你们读书?

    谢丽:是的是的。

    梓艺:那他为你们读书,他就应付了事啦。那就像在你家读书的那个孩子,他就是这个态度呀。是不是?老师叫我这个样子,那你就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果你没有怎么样,那就不是我的责任。是不是?我说你们就这样陪孩子读书,在旁边写作业,陪坏掉了,真的是陪坏掉的。

    谢丽:嗯,是的,而且呢,还不能看到孩子错一点点,错一点点,焦虑的不得了。

    梓艺:对,非要求他马上改,如果孩子不改,马上火气就上来了。网络上很多文章都是说,只要一陪孩子写作业,就变成了孙二娘一样的,完全失态了,网络上很多这样的文章,其实你仔细想想,是你的认知上面出现的偏差,造成了你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啊,对吧?

    谢丽:对呀!

    梓艺:我们俩在这里说着学校的问题,依琳做老师的,有点感觉。

    谢丽:做老师的没发言,我们两个在这里侃侃而谈,依琳你出来说说看现在的这种现状。

    依琳:我觉得可能推卸责任是人的本能反应吧,我觉得就是现在我们都习惯于推卸责任,这是真的,包含我自己就是,这个第一反应模式就推卸责任。

    其实我也是发现我也有这个模式,就是别人怪罪我的时候,责怪我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找理由,推卸责任,就像今天我为什么给你道歉,我发现这个事情还是我的责任,就是我没有及时整理,然后也没有非常细心谨慎的对待这个事情,所以才导致信息丢失所以我还是觉得应该很郑重的跟你道歉。

    其实我也是在一直觉察自己这个模式,为什么我不能马上承认自己的错误,好像是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之后,就代表我这个人是不好的,是差的。但是好像从小所受的这种教育就是,如果你是差的,你就不配得到爱,你就不配得到肯定,你可能是会被抛弃的,好像是如果你这个事情做错了,就代表着你这个人是差的,就算不会得到……

    梓艺:就是不会得到认可。

    依琳:对,就不会得到认可,然后就是小我是与优秀绑定的,如果小我不被认为是优秀的话,我就不会被爱了,然后我这个人就找不到存在感了,我就看到我这个模式之后,现在才开始能够去主动的去承担一些事情。

    梓艺:然后你承认了之后你会觉得更加轻松是吧?

    依琳:对的。

    梓艺:实际上,我觉得,这确实是我们以前的传统环境模式是这样的。以前的传统的家庭模式,父母总是严厉的,或者说,即便他们不有所表示,作为一个孩子,从小生长就是有这样一个角度的,父母即便不表示,也是一种压力。

    依琳:我爸爸因为家庭的原因,没有能够上大学,他好像是把那种愤怒和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了吧。在家里很多事情不被允许,不允许哭,不允许大笑,还有很多事情,在家里面也是不会允许的啊,不允许犯错,犯错之后被打骂,也不允许哭,然后还需要马上去改正,这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我一直都很畏手畏脚的感觉,不敢去做事,怕犯错,这个模式伴随了我很多年。

    梓艺:对,就是整个人性,他是被极度压抑的,完全没有得到了一个充分被释放的,宽松的,放松的环境。其实我觉得我们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我看到他们的问题,包括昨天我在他弟弟家,我也觉得,很多人的认知还是扎了一些无形的篱笆在哪里,很多是限制的思维方式,那这个背后其实还是因为恐惧。

    依琳:对,背后还是恐惧,或者渴望爱。其实我觉得人性有两个指向,第一是指向爱,第二个指向恐惧。

    梓艺:我们感到恐惧,我们一定是愿意呆在那个相对来说比较安全的那个空间里头。我们会觉得呆在里面,比较安全一点,但是我们要一探出去,我们就会有这种恐惧感。

    伴随着自己成长,然后我们经历的事物越来越多,我们把头脑意识里头的这些限制,就是这些自己无形扎起来的篱笆,一点点突破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啊,真的那个呼吸都会不一样啊,就会感觉我们的生命的领域和空间会增大很多。

    其实人真的一辈子一生,真的是自我的那个生命的延展,就是不断向外扩张的那个能量一直在成长,我觉得从外界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完全都是自己内心,所以“心物一元”也是这样说,就是说自己内心是什么样的,你投射在外部环境的就是怎么样的,是因为你就是这样界定的,也是因为你这样想的,所以你认知的外部环境就是这样的。当你不那样想的时候,你突破了之后,你会发现外界是你现在所感知的这样,是吧?

    依琳:是的。当看到我学生他们有这样的模式,我都会跟他们说,没关系,你只是这一个问题没有做好而已,下次做好就可以了。对于学生我是这样处理的。然后有一些学生家长,他们来推卸责任的时候,我也会说学生只是这一点没做好,你不要把它当成是很大的问题。然后我感觉他们就是会稍微有一些松动,自我防御的力量会松下来一些。

    梓艺:其实你是做老师的,这点实际上对你的日常的工作,在整个教学当中,真的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那你的生命的成长,心理的健康,真的是直接就反映出来,不仅仅是你个人生命的改变,还是在你的工作当中就是会时时呈现出来的,自己的生命的疆界会变得非常大。

    另外一点我们就觉得,成长自己,对家庭之间成员的关系,包括以后孩子出生出来的陪伴他成长,就是会给他充分的这样的一个这样的一个自由空间。

    所以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当他犯错误的时候自己就会把注意力,关注在犯错的那个点上,对吧?他的关注点就在那个上面,然后他的恐惧,他的不安就会在那个上面,那你跟他说啊,没关系的,没事的,他的那种释然感——我真的就是一路看着我们女儿这样走过来的,她的那种释然和被无条件爱着的感觉,特别的放松,特别的高兴。这个真的是,就是我觉察得早一点,从我们自身的生命当中看到这一点的话,并且能够给到周围的人,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

    依琳:对的,我现在就是把关注的焦点都对准我自己。我就是每天读书,不管是读中国的经典,还是读一些西方的一些管理学心理学的书,都是把矛头对准自己,就看自己有哪些问题。然后就是去修正,等到我修正成为我自己的一个新习惯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就发现我身边的人,就会受我的影响,然后我就感觉挺好的。

    梓艺:我觉得你的改变非常大的,就像刚才书中说的那样。就是自知,这个是很难的。哪怕读了一辈子的书,知人易,自知很难的,是吧?我觉得像我们这些学“如何爱”的课程呀,或者说(我本人没学过)我一直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对这个,我就觉得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就是只有内求,就像南老说的,或者古总说的,内求,反观自性,对吧?

    依琳:对的,我觉得问题都在自己身上。

    梓艺:是的,真的只有改变自己,你才会发现,外部的环境也随之而改变。

    依琳:是的。

    梓艺:谢丽,你有什么想分享下的吗?

    谢丽:听你们分享的挺好的。我很赞成梓艺后来说的,反观自性,我一直也是去参加各种学习,也是一直在外求的,我学的都是把矛头对准别人,指责别人。

    最近我也是在认真的读经典,去反观自己,包括去看家人的优点,刚开始找优点的时候,我只能看到我女儿的优点,还在费力的找。在一个多月以前,我越来越看到我家先生的优点了。我就发现,如果要是光看他的优点的话,他随时随地都有很多优点,那你要挑他的毛病,也是能挑一箩筐的。

    我就觉得,每天看别人都是毛病的时候,自己也被气得不行,但是你要每天看每个人优点,像今天我们读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好自己。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管好自己,把自己的好习惯都培养出来,孩子也自然就跟随了。

    我以前看不到我家先生的优点,我现在赞扬我家先生,是张口就来,这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情。现在慢慢的开始内求,反观自己了。

    其次就是我通过带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我发现每个人都是天才。我昨天开始学画画,我从来没有画过。我就照着那个样子,不知道怎么就会画了。居然画的还挺好的,我的几个同学朋友,都说对于我一个初学的人,从没画过的人,真的是画的挺好的,我自己对照书上,我觉得我画的还是蛮像的。

    其实我就发现,有一些东西是不用学的,只要你安下心来,你认认真真的去做,就能做得好。

    包括孩子的学习,就像南老师说的,还有老古老师教的,要修静定。你要真的是静定功夫够了。他很快就会通了,一学就会。

    梓艺:对,就是开智慧的。

    谢丽:我觉得内求了以后。我自己学习也认真了。看问题也更简单了,解决问题简单了。

    梓艺:我觉得依琳确实是进步很大的,她就像是海绵一样,在不断吸收,我觉得依琳有勇气去承认自己有一些小小的错误也好,或者小小的过失也好,或者什么之类,我觉得这首先是以前的自我的一个突破啊,以前的认知的突破。

    还有一点,我觉得,你还得放松,就是还可以继续放松,怎么放松,就是一个人得允许自己犯错。

    谢丽:是的,今天晚上依琳这样说,我也想跟她这样说的。

    梓艺:就是哪有不犯错的人嘛?对吧?但是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就是其实,当下最重要,就是错了,就错了,没关系,我觉得就是说对自己的那个接纳度,就一下子上升到无限。你本人是很真诚的,你是本着真善美的,其实错了是不经意的。没关系,我觉得这个还是蛮重要的。这样的话,你就会活得比较轻松。我今天不是在群里发了一篇文章吗?这篇文章我是以前看到之后就一直收藏的。我真的觉得很好,我就发现太多的人一直纠结来纠结去。就这些问题。包括我们上次读书会。已闻说到自己的事情,还有谁也说到这类的问题,其实还是对自己的接纳度不够,你说你希望更多的给到别人爱,你希望去怎么样怎么样,跟你的配偶或者其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能够更好的把温暖和爱给别人。

    但是这样前提是,对自己的接纳是要全盘接纳的。那篇文章,因为是读书会,我想到了,我就把它翻出来,就发到这个群里头。上个星期我们探讨的,不就是就这些问题吗?

    但是我就觉得,文章里头话是说的比较冷峻吧。但是道理确实是很深刻的,就是把这个事儿就说到根里了,就这么回事儿。如果你自己内在是不站立的,你很多都是依附于别人的话,这说起来根本都是不现实的事情。无从依存的东西,如空中建楼阁,沙中筑城堡。

    依琳:怎么说呢,我觉得我们有时候内在设置的条条框框太多了。如果对某种文化有偏见的话,就很难以把它学好。

    梓艺:也不是,我觉得印度的这位作者,本身也是开悟的人。他本身也是学禅学佛的,他只是利用了他的哲学的语汇,来诠释一些心理的问题和生命问题吧。应该是这样子讲,心理学在表述上,还是要严谨点,细腻点,是吧?

    依琳:是的。

    梓艺:其实我觉得学心理学的,还是要细腻一些的。首先你要有细腻的觉察,对吧?不仅是觉察自己,还是要去感知周边的,你有这样的一个觉察力的话,细腻的去感知觉察的话,那么你才会从这个感觉当中才会领悟到一些什么。是吧?

    依琳:我认同你的观点,然后我感觉这段时间我觉察力提高之后,就像《易经》上讲的不易,变易与简易,物理学上讲就是相对静止,每件物体都是在运动的,既然静止是相对的,那么就是说万物都是在运动的,既然是运动,就是有规律可循,觉察力提高的话,就能感觉到那个规律,或者说是轨迹,就是我感觉觉察力提高之后,我丢三落四,丢东西这个毛病就消失了,还有一点就是我经常看学生的眼神大概能知道,或者能猜到几分,他在干什么?或者在想什么,就是有这样一种感觉,其实感觉挺神奇的,也是蛮好玩的体验。

    梓艺:是的,感觉是最真实,就是觉知啊,是最最真实的。它是不带有任何的这个欺骗性的,就刹那的,是吧?但是我们只要稍微有停顿,我们经过思想,头脑一整理,就会出现偏差了,然后再加上语言,语言又会有所修饰。还有很多,可能经过一段整理之后,会有带有欺骗性的语言出来。所以,觉察,那个觉知,那个感觉才是最重要最真的东西。

    依琳:对,我现在就感觉儒家这个静定功夫非常重要。真正的心里面非常的静定,头脑能够放空,就是用心去感觉,就像您说的非常细腻,用心去感觉,就真的能够感觉很多以前忽略的美好,现在就是有这种这种感觉。

    梓艺:对的,以前的外求只是在知识层面的,那这个也也没有错,这是应该的啊,因为你想了解更多吗?对吧?你肯定要外求。

    但是其实更多的是,应该在你所学的这个当中,用曾经所学的这些东西来了解自己,真正能够静下心来,用生命去体验你学的这些东西。这个我觉得才是最重要的,学以致用才是比较好的,就像你一边学一边用这个比较好,你一味学学学,但是实际上跟你的生命,跟你的身体都不结盟的话,我就觉得这个不会有太大改变。

    依琳:对,我觉得现在很多学生,他们厌学,可能就是他们觉得因为认真学习对他来说不是一种滋养,而是一种消耗,他们不知道这些知识跟他们的未来之间,到底联系在哪里?就是没有找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感,为什么我现在我感觉我学经典的效率高很多了,但是我去年就学的非常慢,因为我心里面有这种排斥在里面,我今年的话我学的时候都非常快,感觉基本上看两遍就记得差不多了吧,就是因为心里面那种排斥的感觉,已经去掉了,真的是觉得自己国家的文化非常好,而且自己在生活中能够用到。学以致用的感觉也非常好,所以学习的速度非常的快,然后有时候连自己都出乎意料的感觉。

    梓艺:我们真的看到你有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比以前更加有张力的那种。行,我们今天聊的也聊得蛮晚了,今天就先到此为止,好吧,那我们都好好休息,下一周我们继续?

    谢丽:好的,谢谢主持。

    依琳:谢谢大家,晚安。

    梓艺:晚安。

    (图片来自采桑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反观自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om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