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追求干货,脑子水太多
在智能手机时代,阅读正成为一场当代大型行为艺术,多半是用来秀的。
我指的是正儿八经读一本书,手机阅读不算,那是用来消磨时间的。
很多人买了书,最喜欢做的是拍照发朋友圈晒书,像只趴在玻璃板上看见美食的苍蝇,兴奋地搓着双手,等别人点赞评论。然后书就算读完了。
还有些人,花个三五十分钟,边开着iPad,边听着歌,草草翻完,觉得写得挺不错,具体是怎么个不错,又说不出所以然,总之是读完了,跟人聊天有谈资了。
当然,还有些惜时如金的人,没时间看原版,就去找所谓的压缩版,精炼版,或者三分钟拆解一本书的文章,只看干货。
对于这种行为,有句话说得好:拼命追求干货的人,只因为脑子里水太多。
02
是读书的人没用
如果一本书你是随随便便就读完的,那还不如不读,省下来的时间干点啥不好呢?出去跑个步可以锻炼身体,组团玩几把王者荣耀可以交几个朋友,即使用来睡觉也算是益寿延年了。
买书总归是要花钱,既然花了钱,就要花得值。你买了件时髦衣服,挂在家里从来不穿;买了辆跑车,停在地下车库从来不开。本质上,和买了书从来不好好读是一样的,都是浪费。
会读书的人,能从书里读出「黄金屋」,读出「千钟粟」。随便举两个例子。
股神巴菲特和他的搭档查理芒格没有一天不读书。查理芒格说过,一本30美元的历史书里隐藏着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答案。前新华社记者六神磊磊熟读金庸小说,辞职做自媒体,篇篇文章受读者热捧,接广告出书,活得自由自在。
不会读书的人,一边奉「读书无用论」为圭臬,一边被各种包装过的成功学和鸡汤学收割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
所以,真相是,不是书没用,是读书的人没用,不会读。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到底该怎么读书,让这本书真正属于自己,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03
提出4个基本问题
提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在阅读时让自己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抱着学习的心态,而非娱乐消遣的心态。同时,带着问题阅读,才能有效提升阅读技巧。
①整体上这本书在说什么?
试着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这本书的主题,作者是怎么引到这个主题上来的,核心主题下,作者又引出了哪些从属主题。
就算一开始做不到这一点,也起码试着给这本书归下类。
②这本书的框架结构是什么?
找出作者的主要想法、观点、论点,看作者如何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有没有可借鉴的地方。
③这本书有没有道理?
回答不了前两个问题,也就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只有对书有了全面了解后,才能判断这本书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④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学习理论知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结合自身实际想一想,书里的理论能不能用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如果能,具体如何应用。
04
3种做笔记的方法
阅读过程中,随时有想法,马上把自己的思考写下来,就写在书的边边角角就好。如果你觉得自己想法挺多,却写不出来,说明实际上你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①结构笔记
主要记录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和细节。你也可以理解为记录下前四个基本问题的答案。最常见也最好用的,是思维导图,把全书架构有逻辑地整理出来,一目了然。
②概念笔记
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想再仔仔细细读一遍时,就应该认真关注书里的一些细节。比如作者的理论是否精确,论证是否严密,这时候你做的笔记就是概念笔记。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和你经过认真思考后的想法。
③辩证笔记
这是更高级的做笔记方法。如果你已经读过好几本相同主题的书,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概念和观点,可以把不同作者的相关论述和解释罗列在一张纸上,让他们互相讨论,从而得出最适合你的结论。
05
读书是个苦差事
看到这,你会不会觉得,原来真正读懂一本书要遵守这么多规则,好麻烦啊。
没错,这就是消遣式阅读和学习式阅读的区别。学习本身就不是件轻松的事,是反人性的。
要想读有所获,除了按照以上方法不断练习,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别无他法。
知道阅读的规则,和真正养成习惯是两件事。就像知道如何换气、如何划水,和真正跳进水里游一段距离是两件事。
没有一个游泳冠军是在岸边养成的。
下次当你想认真读一本书时,不妨把这些规则用起来。
图片作者:semslibrarylady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